我家住在运河旁—“走运河”研学课程之“走进中国粮食博物馆”

宿豫区庐山路小学政教处
创建于10-16
阅读 32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春一秋,耕作成谷;

一颗一粒,积聚成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旨在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多样、营养、经济实惠、安全且可持续的食物。

      我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校四、五年级师生怀着崇敬与憧憬,踏入了中国粮食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寻之旅。

       中国粮食博物馆坐落于宿迁市粮食物流园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粮食为主题的博物馆。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已将其列入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来到博物馆,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题写的“中国粮食博物馆”的馆名。袁隆平先生心系天下苍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被誉为当代的“神农”。走进馆内,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老的农耕器具犹如岁月的使者,静静诉说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农耕文明。从粗糙的耒耜到精巧的水车,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勤劳,见证了华夏大地粮食生产的沧桑变迁。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田野。他们看到了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耕耘,感受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与期盼。粮食,在中国文化中从来都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从《论语》中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到《墨子》里的“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粮食始终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世界粮食日,赋予了这次参观更为深刻的意义。孩子们在博物馆中深刻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他们看着那些曾经养活了无数代人的传统农具,心中涌起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珍惜粮食、传承文化的新时代少年的决心。

       一次研学一次成长,我家住在运河旁,运河发展史、河旁储粮库见证了运河旁的百姓创造幸福生活景。此次中国粮食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感受着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将珍惜粮食的种子深深播撒在心中。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粮食的承诺,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稚子当知粮珍贵,

粒粒辛苦映春晖。

田畴汗水农夫洒,

珍惜餐盘莫浪费。

 

阅读 32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