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性作业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10月14日下午,广昌县第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对即将进入教学的第四单元实践性作业资源应用进行课前研讨。本次研讨旨在通过优化电子备课与《实践性作业》资源,提升教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水平,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研讨中,教研组长李晶老师强调:第四单元涉及的知识和图形有关,学好这一单元,将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实践性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动手能力。
老师们结合教材和《实践性作业》,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家首先就《比较图形的面积》课前实践性作业提出改进建议:彭起富老师认为准备好方格纸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因为课本上已经有方格纸。陈润萍老师认为课前跟家人或同学说说面积的含义这一环节很好的复习了面积的定义,但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去复习落实到位。课堂实践性作业采用的五部探究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针对课后实践性作业“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图形”这一要求,谢忠光老师建议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图形的面积,还能凸显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认识底和高》一课,李木辉老师建议让学生先复习互相垂直的含义,并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能更好地为这节新课做铺垫。陈润萍老师则关注了课后实践作业的作用,她提出,课后作业不仅要巩固当天所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此,她建议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如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图形的底和高。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谢远愉老师对课前实践作业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认为应该让学生提前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并量出它的底和高。钟晟老师谈到了课中实践作业的设计思路。他认为,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分组讨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发现数学的乐趣。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竞赛性质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谢书华老师赞同课后实践作业中的作业二的设计,建议这个环节放在课中去探究比较好。
陈笑老师分享了《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思考。她提到,可以通过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让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尺寸,计算面积,从而加深对面积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李燕姿老师针对本课的课后实践性作业提出建议,她提出可以让学生画图并与同学说一说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到的,展示学生思维过程,训练学生表达。
同时,老师们还就课前实践性作业的重要性与方法进行了交流: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应设计一些引导性的任务,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初步接触和思考即将学习的内容。例如,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完成简单的预习单,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本次研讨,老师们的思考各具特色,各有侧重,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性作业设计,实现了共研、共建、共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