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诗刊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好听|屈原磊石洞庭山出发《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带现代歌词唱读)

创建于10-16 阅读451

古代磊石洞庭山四面环水

    点此听歌  

00:00
04:00

今磊石洞庭山西北被炸

开成了新汨罗江入湖口


《涉江》歌词:


江水悠悠映晚霞

老同幼共披奇装

长铗陆离步轻狂

云冠崔嵬显英姿

明月宝璐映身姿

世间溷浊知音稀

高驰不顾情独钟

青虬白螭驾云骑

游瑶圃与重华共

昆仑山上食玉英

与天地同寿无疆

与日月同光永恒


南夷不识吾心忧

江湘之水渡晨昏

鄂渚回首秋风吹

山皋方林马蹄轻

沅水行舟心不进

淹回水边疑停滞

晨发渚头夕宿阳

心端直无惧偏远

溆浦徘徊不知处


深林幽暗猿猴居

山高蔽日雨蒙蒙

霰雪无垠云遮宇

生无乐趣山中独

不变心志从俗苦

接舆剃发桑扈裸

忠贤不用泪满目

伍子胥遇祸难逃

比干忠魂化尘埃

前世皆然今何怨

董道不豫重昏中


乱云飞鸟日渐远

燕雀乌鹊堂上欢

辛夷露申枯林间

腥臊并御芳不存

阴阳易位时不正

怀信侘傺独自行



原文:九章 其二 涉江 


战国楚国 ·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

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

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崙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

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

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

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

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

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

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

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

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

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

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

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

桑扈裸行。

忠不必用兮,

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

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

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涉江》现代诗译


幼时我便钟爱这奇异装扮,

岁月流转,

热情未曾有丝毫减淡。

腰间佩带着斑斓长剑,

头戴高耸入云的巍峨冠冕,

身披皎洁月光,

胸佩珍贵宝璐环。


世间混沌,

无人能懂我心志,

我仍高飞远扬,

不顾一切羁绊。

驾驭青虬,白螭为伴,

与重华共游,

在那瑶池仙境间。

攀登昆仑之巅,

品尝玉英之甘,

愿与天地同寿,

日月同辉,光辉无限。


哀叹南夷之地,

无知音相伴,

我一早乘舟渡江湘,

晨昏相换。

回望鄂渚,

秋风冬绪,

心绪难安,

马儿漫步山岗,

车辆停驻林间。


乘舲船溯沅水而上,

齐力划桨,

波涛中破浪前行。

然船儿却似犹豫不前,

徘徊在水面,

疑虑重重难进。

朝发枉渚,

夕至辰阳,

心若端直,

何惧偏远荒凉。


踏入溆浦,徘徊彷徨,

迷失方向,

不知前路何方。

深林幽暗,猿猴啼鸣,

山高蔽日,

幽晦多雨,雪霰茫茫。


哀叹此生无乐,

独居山中徬徨,

不愿变心从俗,

终将愁苦终章。

接舆剃发,

桑扈裸行,

忠贤遭弃,

古往今来皆一样。

伍子胥遇害,

比干遭脍,

前车之鉴,

我又何怨今人狂?


我将坚守正道,

毫不犹豫,

即便陷入黑暗,

终身无悔亦无惧。


尾声唱响:

鸾鸟凤凰渐行远,

燕雀乌鹊却堂而皇之筑巢喧。

露申辛夷凋零林间,

腥臊混杂,芬芳难展颜。

阴阳错位,时运不济,

怀抱着信念,

我怅然若失,

即将远行,

不畏艰难。




《涉江》经行地考证详解


在探讨屈原《涉江》一文的经行地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屈原创作此篇的背景与心境。公元前385年,屈原已届古稀之年,长期在汨罗磊石洞庭山上苦等“平反昭雪”,希望重返朝堂,然而却始终未能如愿。七十是称老,并要退休的年龄。在这样的背景下,屈原为了完成南行的重大心愿,毅然决定踏上《涉江》之旅。


 出发地:汨罗(屈原管理区)磊石洞庭山


屈原的出发地位于江湘交结之地,即汨罗的磊石洞庭山上。这里不仅是屈原长期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心灵的寄托与归宿。湖南地质考古研究所童潜明教授的研究表明,汨罗是东洞庭湖的沉降中心,长江与湘江水系在此交汇,使得磊石山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中心点,能够“一早”“济”两条江。


行程路线


江湘中心地:屈原从磊石山出发,首先一早经过的是江湘中心地,这里他称之为江潭,即磊石山与凤凰山之间的汨罗渊。


凤凰山:在江潭之后,屈原可能划船至凤凰山屈原故居(有盘石马迹),并在那里驾马车继续前行。在凤凰山上,他回望鄂渚(此处虽指长江中游水系,但屈原并未真正回到湖北,而是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无奈)。


中洲方林:屈原驾马车抵达岳阳中洲方林,太平寺屈原故居附近,并在此换乘舲船(可能是水师指挥船),准备进入沅江流域。


沅江流域:屈原乘坐舲船,经过老君山港,进入沅江。他沿途经过了重华城(多舜帝文化遗迹),见证了沅江流域的壮丽风光。之后,他抵达了枉渚(今常德一带)和辰阳(今湖南辰溪一带),这些地名在《涉江》中都有提及,且与古代地理记载相符。


溆浦:进入溆浦后,屈原描绘了深林幽暗、山高蔽日的景象,这与溆浦一带的自然环境高度吻合。溆浦地处雪峰山北麓,地势高峻,森林茂密,为屈原的旅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悲壮。


九嶷山:尽管《涉江》中并未直接提及九嶷山,只提到了重华,但根据屈原的其他作品如《远游》、《怀沙》、《离骚》等,我们可以推断出九嶷山是他南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屈原到九嶷山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就重华以陈词,表达自己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与忧虑。


 “将行”的含义


在《涉江》的结尾部分,“将行”一词表明了屈原即将离开溆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关于“将行”是换马而行还是继续船行的问题,虽然屈原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以根据常识和逻辑进行推测。考虑到屈原之前已经换乘了舲船进入沅江流域,并且《怀沙》等作品中提到了他乘船返回的情景,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将行”仍然是船行。


总结


通过对《涉江》经行地的考证,我们不仅了解了屈原南行旅程的具体路线和沿途风光,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孤独、坚韧与执着。屈原以诗为舟,以梦为马,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心中的那片净土与光明。他的旅程虽然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涉江》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涉江》作为屈原《九章》中的一篇,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还深刻反映了他复杂而深刻的思想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艺术价值


1. 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涉江》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长铗”、“切云之冠”、“明月”、“宝璐”、“青虬”、“白螭”、“昆仑”、“玉英”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壮丽而神秘的画面,还寄托了屈原高洁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同时,诗中的“江湘(交汇区域以汨罗磊石山为中心,岳阳至湘阴一带)”、“鄂渚”、“沅水”、“枉渚”、“辰阳”等地理名词,也构建了一个具体的行旅空间,使读者仿佛跟随屈原的脚步,穿越千山万水,感受其内心的波澜起伏。


2. 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屈原的诗歌语言优美而富有音乐性,他善于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句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在《涉江》中,这种语言特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等句,既展现了屈原丰富的想象力,又体现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


3. 情感真挚,表达直接:

  屈原在《涉江》中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对世俗的愤慨,对理想的追求,还是对自然的热爱,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思想价值


1. 忠诚与坚持:

  《涉江》体现了屈原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他对自己信仰和理想的坚持。尽管他身处乱世,遭受排挤和打击,但他始终不改初衷,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政治立场。这种忠诚与坚持的精神,对于后世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批判与反思:

  屈原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不满,还深刻反思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他指出了忠贤被弃、小人得志的现象,揭示了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本质。这种批判与反思的精神,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 超越与追求:

  《涉江》还展现了屈原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他渴望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追求一种超脱于物质世界的精神自由。这种超越与追求的精神,不仅体现了屈原个人的高洁情操,也代表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涉江》以其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屈原诗歌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阅读 4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