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聚焦新课标 细研新教材 践行新理念

——太原市初中历史2024年10月份中研班教研活动简报

      秋意浸染,泼墨重彩,一秋光景,一寸光影,一起奔赴教研盛宴。为进一步明确新教材的“变”,以及如何将新课标、新教材中的新要求渗透转化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2024年10月15日上午8点30分,在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历史教研员周继荣老师的组织下,来自太原市各县区不同学校的300多名老师和太原市周继荣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提高与示范工作站全体成员齐聚山西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主题系列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新教材展示课 二、专题讲座 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解读》

2.《用好教材 深耕课堂 赋能教学》

        璞玉初琢展风采

       来自山大附中的张静老师讲授了七年级上册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张老师通过授时制历 草木之滋——天文、历法和医学,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甲骨文与青铜器,风雅颂声 辞赋之源——《诗经》和“楚辞”,三个篇章串联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夏商周时期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制作青铜卡片设计文创产品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教学生机盎然,实现了“教本”与“学本”的有机结合。

      周老师结合本课的案例做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奠基,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魅力,并且指出如何用新的理念阅读新教材使用新教材,强调“学材”不止是概念的建构,更是要站在结构化的角度,从“教研”走向“学研”,真正体现学生为本。她的专业指导为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更新了思路。

专家引领明方向

      太原市十二中的侯红卫老师做了《用好新教材 落实新理念——七上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分析与解读》的讲座,侯老师从教学要依标关注大单元与大结构,教学设计要关注历史概念的理解,课堂教学要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


      侯老师运用知识结构图提纲挈领地为我们架构出了夏商周时期的单元线索:夏商西周“礼”——春秋“变”——战国“立”。夏商周三代从文化制度、创造和成就等方面可以概括为“礼”,“礼”是夏商西周统治者用来维持国家和社会运转的一整套文化制度;春秋时期王室衰微,霸权代替王权,统一走向分裂,经济上,铁器牛耕出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这一时期突出的特点是“变”,而战国时期通过改革变法,封建土地制度最终确立。春秋战国可以概括为大动荡、大变革、大迁徙、大交融。

      侯老师还对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抽丝剥茧的解读,运用图示清晰地建构礼乐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图片浅显易懂地讲解井田制的概念以及井田制瓦解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同时指导老师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架,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教研员周继荣老师延续9月份推出的新课标新课堂新教材系列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用好教材 深耕课堂 赋能教学》。周老师带领大家重温了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突出的“四个导向”并指出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一定是围绕课程核心素养进行的。新教材的变化有新增也有减,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中外历史发展的整体线索,主干知识没有大调整,变的是内容的结构化。结构导向是指内容要结构化,在内容结构化过程中,运用大概念统摄,围绕课程内容大单元整合,大单元整合的过程就是内容结构化的过程。周老师建议我们备课时要关注课标六大板块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还有教学提示。梳理课时子目与子目,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在认知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因此,新课标和新课程要求内容的结构化是在基于素养目标的要求之下,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思维认知。

      接着,周老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阐述了活动导向的新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具体指出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向,梳理了大单元教学的载体大情境、大任务与大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概念统摄下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将素养目标转化为单元大任务,围绕大任务创设适切的大情境,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单元大任务进行。依据大单元学习不同阶段的定位,把单元大任务按照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循序渐进地分解,形成若干个具有连贯性的子任务,从而构建起大任务统领子任务、形成问题串的系统性的大活动。大活动要聚焦于学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解构重组,主动地进行探究、讨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深度学习,实现思维可视化,这一活动过程的效果就涉及到评价。检测素养评价的标准是课标里的学业要求、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教师要及时评价,建构成果,最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随后,周老师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为例,从解读课标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创设任务情境,开展学习活动等方面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不仅为老师们使用新教材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呈现出大概念统摄下大单元教学实操的具体路径。强调本课从知识层面到价值观层面要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教学中每一环节都要紧扣主题,引导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最后,周老师建议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构建“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素养。

       两位专家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储备、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宽领域,多维度,全方位地讲解,为老师们送来了满满的“干货”,也为一线老师指明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新路径,全体教师收获颇丰。

      “竹有千节,起于幼笋;沧海吞吐,积于小流”。本次活动围绕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改革进行思考,为老师们践行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相信老师们定会不断锤炼教学智慧,深研教学艺术,循着课堂教学的新路径,让“单元整体教学”走向深处,落到实处,打造出更高效、更优质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编辑:杜红梅

审核:周继荣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