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段语文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小课题第九次研究课--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一课时

龙阁小学
创建于10-16
阅读 2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10月11日,课题组围绕“农村小学高段语文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开展了第九次课题研究课,以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第一课时为课例展开研究。

      本次授课由王咪咪老师执教,《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了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在教学中融合美术学科,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将进行“草原风光”主题绘画创作,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展现草原的辽阔、牛羊的悠闲以及蒙古包等特色建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课例展示

       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王老师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设置情景,运用多媒体及绘画,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表现了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的发挥。这种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个人的潜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在研读“喜迎远客”时,王老师出示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襟飘带舞”“欢呼着”等重点语句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通过绘画优美的画面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盛情款待”的美好境界。“奶茶、奶豆腐、奶酒,大盘的手抓羊肉”画面的出现,使孩子们不知不觉的兴奋起来。场面隆重而热烈,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真挚感情。

交流讨论

孙莉婵老师: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

吴燕老师:品味课文的精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在讲解渲染及勾勒的美术知识点时可适当缩短时间,主要让学生动手去绘画草原的美景。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写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的特色景物去创作,去感受情感。

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本次课例展示研讨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全身心地感悟草原风光美丽,体会牧民生活的欢乐,从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阅读 2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