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偃师玄奘故里
董煜焜
朋友,你到过偃师玄奘故里吗?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千古一人“国之脊梁”的伟大;
在这里,你可以涤荡心灵,满载“玄奘精神”扬帆起航!
玄奘,姓陈,名祎,法号玄奘,俗称“三藏法师”。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农历三月初九,玄奘诞生于洛州缑氏县凤凰谷陈村(即今缑氏镇陈河村)。他曾祖陈钦曾为北魏征东将军、上党太守,封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曾为北齐国子博士。其父陈慧,曾任陈留令、江陵令,隋大业年间辞官返里。
玄奘的母亲,为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她育有四子一女,玄奘为其第四子。玄奘五岁丧母,十岁丧父,跟随二哥陈素到洛阳净土寺生活。十三岁时,隋炀帝在洛阳剃度27名僧人,玄奘被破格录取。玄奘在洛阳生活学习了19年。
玄奘享年65载,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出生到净土寺出家的青少年时期,19年;二是国内游学9年;三是万里孤征、西行求法17年。他途经百余国,跋涉五万里,九死一生到达印度求学;返回大唐时,带回佛经657部;四是归国后,主持译经19年。共译出经、律、论75部,1335卷,撰写地理奇书《大唐西域记》12 卷,成为伟大的翻译家。
玄奘享誉全世界。唐太宗称他“只千古而无对”,梁启超称他是“千古一人”,鲁迅先生赞他“中国的脊梁”。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玄奘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2021年《玄奘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为全人类留下的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玄奘,让中国为之骄傲,让世界为之震撼!
接着,我们开始参观玄奘故里。
玄奘故里地处嵩山北麓。所在的偃师区缑氏镇,历史上多次设县。陈河村,俗称凤凰谷,是玄奘童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国学大师季羡林说:“玄奘俗姓陈,名祎,是唐代洛州缑氏人。”
看,景区入口,一块巨大牡丹石,雕刻着“玄奘故里文化旅游区”九个大字。景区的山门,是仿隋唐建筑群,坐东面西,一条大道连通玄奘故居。门楼下没三个门道,门楼二层、三层辟为沉浸式研学基地,可满足青少年研学需求。
进入中门,豁然开朗,眼前是一条四百米长的银杏大道。走过休水河桥,在陈河村头,竖有一方高大的石碑,上书“玄奘故里”四个劲秀大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
现在让我们参观玄奘故居。
玄奘故居坐北向南。1992年修复时,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依照遗址南低北高的自然落差,仿唐建筑群鳞次栉比,排列有序。沿着汉白玉石栏的石阶,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标志官宦世家出身的汉白玉鸟头门,门柱上镌刻一副楹联,上联写:“观易读经经论玄奥图社稷”,下联写“谈诗咏词词海漠迹渡苍生”,横批为“竭忠尽智”,这是依玄奘祖父陈康所建的乌头门复原的。
故居大门呈隋唐建筑格局,灰瓦、白墙、红柱、彩画,古朴端庄。正中为门楼,两边配以门廊,大门上方悬挂着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先生题写的“玄奘故居”四个大字。玄奘故居始建于北齐年间,昔日盛景已不复存在。1992年故居修复时,根据《大唐内典录》等记载,建筑设计为三进院,前院为一进三院构成,后院为二进三院结构。走进大门,迎面是唐代风格的照壁,青砖结构,古朴淡雅。照壁上“六尘六识”四个大字,是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题写,意思是指佛学造诣达到最高境界——“六根清净”的意思。靳先生小名叫和尚,左面画了一个和尚的打坐像。
门廊的东半部陈列着名人题词。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玄奘故里纪念馆”,还有著名学者任继愈、张岱年、周一良、黄心川的题词。门廊西半部陈列有五幢碑刻和石雕,最著名的碑刻为《玄奘西行图》、《玄奘负笈图》。还有一幢故居原有的浮雕照壁,中为福、禄、寿三星,粗犷中透出典雅,是研究唐、宋石雕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
前院左边,为大片苍翠的竹林,右为“陈家古井”,井上有亭,名曰“慧泉亭”,亭柱上镌刻有木制楹联,上联是:“儒释济世净水养四海慧根”,下联是:“梵音流韵灵泉育九天众生”。相传玄奘自幼饮此井水,聪颖早慧。当地群众把它誉为“神水”,传说可医百病。“慧泉亭”力靳天锁先生捐资修建。靳先生祖籍孟津,旅居台湾;率弟子来此朝拜,并捐资四千美金,建一井亭。
东厢房,原为玄奘大哥陈霖夫妇的起居室,现纪念性恢复为少年玄奘读书的地方。东厢房门柱上有木刻楹联,上联为“曾子避席,孺子独秀,初显释门千里驹”,下联为“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终为西域万乘尊”。书案上摆放着书籍及文房四宝,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息。
西厢房原是管家的住所,现辟作纪念性空间。西厢房门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出生地,出家地,童音绕梁忆当年”,下联是:“大乘天,解脱天,曲女圣城问古今”。
西厢房墙上,连环版画展示了玄奘生平,特别是玄奘少年时代的传说故事,其中“凤鸣陈河”、“父母熏陶”、“休水河放生”、“灵岩寺学经”、“先摧碟腹之跨”等场面,生动展示了少年玄奘的学养。
展柜中,存放着玄奘呕心沥血翻译的全部经卷—一全是蓝色的线装书。陈列室一角,还展出有翻译成七国版本、介绍到全世界的《大唐西城记》。这本书,使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和自豪。展室正中,还陈列有释迦佛莲花宝座,铭文为“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伽佛像供养”,这是玄奘唯一的书法遗迹,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捐赠给玄奘故里的珍贵文物。
故居正中的主体建筑为“慈恩堂”。该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约13米,建筑在砖砌高台上。原是玄奘祖父陈康会见客的地方,现辟为纪念玄奘师徒的展厅。
厅堂正门朱漆门柱上,有一副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联:“乘危远迈十七载,独行五万里,求大乘贝叶真经,名震五竺,巍巍法门领袖”,下联:“杖策孤征超百国,译经逾千卷,创法相唯识正教,垂范三界,佼佼民族脊梁”。楹联从多角度全方位评价了玄奘辉煌的人生。
厅堂正中为玄奘晚年的译经塑像,眉宇间透出睿智、深邃的气质。左边雕像是和玄奘共同创立唯识宗(也称法相宗)译经的得力助手窥基,右边则是另一译经弟子圆测。 窥基,为唐开国将军尉迟敬德之侄。17岁出家,奉敕从玄奘学习梵文、佛教经论及因明学,25岁参加译经。学业优异,深得玄奘法师喜爱,号称“百部疏主”。玄奘有弟子三千,窥基为奘师最得意的门生。圆测,也是玄奘著名译经助手之一。新罗(今韩国)人,15岁游学长安,玄奘回国后,即前去就学,传说在慈恩寺可与窥基互争高低。圆测是新罗入唐学习玄奘唯识宗的佼佼者。
窥基的塑像右为译经手稿,手捧含秘经译文,面对玄奘;圆测的塑像则恭耳聆听,点头微笑,师徒三人,再现了1300年前大慈恩寺译经的场面。
厅堂西侧的山墙上,有玄奘生平的大型图画,其中“那烂陀寺留学”、“巡礼五印”、“曲女城盛会”最为引人注目。在厅堂西侧的展柜中,在一块金丝绒展布的中间有一块直径 45 厘米的圆形红泥封印,是中国社科院专家黄心川教授赠给玄奘故居的珍贵文物——“戒日王红泥封印”。
这块红泥封印,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当年,玄奘在印度留学五年后,声誉已远近闻名。当时,中印度国戒日王为玄奘在曲女城举行了一次学术辩论大会,这就是颇具影响的“曲女城盛会”。之后,戒日王又挽留玄奘参加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春天,在印度留学15年的玄奘,谢绝了戒日王苦苦挽留,毅然启程回国。戒日王唯恐玄奘一路旅行不便,除备足必要的物品外,还派了四名官员用素帛作书,红泥封印,写给沿途各国,请他们倒换关蹀,发骑递送,一直到大唐边境为止。这红泥封印历经风雨沧桑,由印度人民赠给了印度龙树大学名誉教授黄心川先生,黄先生又捐赠给玄奘故居作永久纪念。
在厅堂东侧,还展出了1992年7月,印度大使海达尔夫妇参观玄玄奘故里后赠送的“玉佛如来”和亲笔题词。海达尔大使写道:“我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到玄奘故里来,向玄奘表示我的敬意。玄奘对我们两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都很敬佩他。在印度,玄奘是家喻户晓的。玄奘的生活、功绩感动每一个印度人。他是我们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他今天还在鼓励增进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交往。”表达了印度人民对玄奘的崇高敬意。
前院东边,是陈家小花园,名为“静恰园”,靠东部为凉亭,西部南部布局四季花圃,假山、跌水、竹林、常绿灌木。
接着,让我们参观陈河古寨、千年古槐、陈家花园遗址、凤凰谷、马蹄泉、晾经台和玄奘父母的合葬墓—一西原墓地....
玄奘故里参观到此结束。欢迎您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