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引领教育发展,交流共创美好明天

                            ---记钟一小比教学活动

张雯
创建于10-15
阅读 5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当下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有必要进一步夯实教学研究,强化师资培训,凸显英语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价值与意义,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所以在每周二英语教研时段,在严书记、陈主任和两位组长的全程引领下,全体教师积极推进新时期英语课程改革与创新,努力做到活动多元化、互动全程化、资源现代化,希望践行课改新突破。

      2024年10月15日,钟一小全体英语教师和明德小学全体英语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李雅洁老师和郭雪老师精心准备的比教学公开课。

     李雅洁老师带来的是join in 教材六上第三单元Festivals 第一部分的阅读教学课型。

      李老师通过谈论节日引出话题,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为了突破区分公历与农历概念上的难点,李老师拿出日历,让学生现场圈出8月15日和农历八月十五的日期,并作相关讲解。

       通过泛听整体感知两个节日;带着问题再听,利于学生抓取关键信息,初步引导学生关注介绍节日的相关要素。

      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介绍节日的要素。在复述环节学习另一种方式---思维导图去梳理文本。

      在小组合作迁移学习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归纳、综合的高阶思维和合作能力。

      小组展示环节,孩子们都能以团队共同选择的方式,完整的梳理并介绍感恩节这篇文章。

      李老师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选择匹配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尝试体会到节日背后内在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还使用了电子书包,李老师补充节日背后的故事,拓展了介绍节日的维度,探索 why,体会节日的意义。学生在二选一时必然会考虑两个节日各自的特点,从而得出两个节日的异同,有利于突破难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高阶思维。

      这是本节课李老师设计的完整板书,充分体现出板书结构化,并且适时地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郭雪老师带来的是join in 教材五上第二单元Mascots第六部分,属于故事教学课型。

        郭老师开课通过复唱歌曲以及简单的问答,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体现单元整体教学。

00:10

      开课结束后,郭老师采取快速浏览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观察故事图片找出答案,并引出故事标题。

     课中,郭老师多次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运动会前的故事情节,并听读以及分析去感受Emma担心的事情,让学生代入到故事中去。

      并且在运动会的结果出来之前,帮助学生梳理Emma在遇到困难后,她是如何说和如何做的,用When Emma _____, she ______.的句型来给前面的故事情节打一个小结,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在深度理解故事后,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故事,并互相评价。

00:06

      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交流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给出几个具体事例,让学生来说一说解决办法,最终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郭老师的板书采取了故事地图的形式,充分体现结构化板书对教学的辅助功能,为学生复数故事提供了脚手架功能。

      课后,六年级老师进行了单元整体说课,两位执教老师也进行了本课内容的说课展示。

      教研活动是老师们学习交流的平台,这些业务学习成为指导英语教师教学的准绳,是让老师们走向进步的阶梯。每次教研活动老师们都热烈讨论,积极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评课环节,所有老师的思考方向都围绕《新课标》的指导,结合本课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

      同时三四年级老师关注:如何体现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内容是如何衔接的?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五六年级关注:教学内容设计上是如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问题链的设计对于思维提升有何帮助?是否进行了有效、有意义的跨学科融合?

      杨柳老师指出这两节课都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教学活动观,以话题为中心,跨单元提取主题意义,遵循了单元内在的逻辑,寻找隐藏的育人价值。

      罗远娟老师接着谈到,两节课都选择了契合主题意义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然后灵活组织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升华了英语的教材内容与单元教学目标。

     石健慧老师表示李老师的课结合语篇目标,细化了课时目标,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进行主题意义上的拓展。

      罗睿黎老师则看到了李老师这节课学科融合的方面,这个跨学科的学科融合并非学科的叠加,而是在英语学科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

      瞿雅老师表示任何一个主题的教授都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利用真实交流引出语篇,再整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贾菲老师谈到,两节课都是非常高效和扎实的一节课。两节课都注重了学习策略,比如说第一节课运用了思维导图和表格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二节课有老师的示范引导,再由学生展示故事表演片段。

      张雯老师表示五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积累,听说能力更强了一些,所以在核心素养的方面可以挖掘的更多一些。在郭老师这节课中,郭老师用一系列围绕“magic”的问题链,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不再仅限于给答出老师预设的答案,而是可以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刘欢老师印象较深的是第一节课当中让学生说出关于月亮的诗歌是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体现了中西文化差异与中国文化的自信,介绍月亮的盈亏变化,体现了自然学科的融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个地方建议可以用动图或者小视频更加生动。

      钟容老师也谈到了学科融合方面,李老师将语文的诗歌和音乐的旋律融合于英语教学之中,为英语教学补充更多的素材,丰盈教学课堂,启动学生的大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杨婷老师指出两位老师都设计了不同的小组活动,第一节课阅读教学课,小组活动以共同设计思维导图或者共同完成表格填写的方式学习新篇章,第二节课以小组表演对话的形式组织小组活动。虽然活动内容不同,但是都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谌雅洁老师表示郭老师的课用歌曲导入吉祥物这个概念,然后再进行故事教学,在结尾的时候也提到了吉祥物的话题,整体教学设计贯彻始终,比较完整,而且通过教学告诉学生吉祥物象征着某一个含义,但是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

      吴巧老师谈到李老师的课上有两次小组合作,并且认为两次小组合作有递进作用,第一次的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第二个活动得到一个关于感恩节方面的思维导图。

      宋可老师谈到电子书包的使用,这个环节为学生扩展了一些节日背后的故事,然后让他们讨论这些节日更深沉的那个内涵。

      熊焱芳老师关注到第一节课板书有结构化,学生根据老师的支架展开了小组合作,这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可以更优化,就是我们可以让一个学生展示的时候让一个学生问一个学生答,这样目标比较清晰,下面同学也容易进行模仿。

      蒋茂兰老师谈到核心素养这一块儿,中外节日这个话题是关于文化这一块儿的,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更加的具体化,目标可以缩小一下,就是我们可以讲一下关于family。那么这样我们可以将核心素养定位在珍惜家庭和家人这一块。

      宋大佳老师对于学生课本剧表演这一块建议老师先进行示范,或者老师和同学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上去展开表演,可能这样效果更好。

      刘火英老师表示两节课都有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且都有自评和生评的环节。教学评一体化落到实处。

      张文丹老师表示学生奖励机制如果能在黑板上体现出来,会更加有激励性。

      章茜老师指出第一节课中阅读策略的渗透非常清晰明确,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时候去庆祝?哪里庆祝?以及吃什么?让学生迅速的去get这个影片的重点,但是建议板书用高阶词汇去总结会更好一些,比如

date,country,activities,就是用名词去提炼的,这样对学生后面他去做阅读能够有更好的帮助,而不是总是在一些简单的词里面去轮回。

      严书记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准备都非常的充分,课程设计都对标了新课标的要求,尝试贴近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流程,规范板书,规范课堂用语,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深挖课本的内涵,注重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最后陈惠文组长总结了两节课的优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1.第一节课中区分公历与农历的概念,建议在那个PPT里面去做两个日期的页面,再上台直观去圈,这边圈的是the fifteenth day of August, 另一边圈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Chinese lunar August。这样会更加清晰直观。

   2.小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坐在一起完成一件事,而是小组合作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组长,这个组长要非常清楚任务并且将任务布置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任务。

   3.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明确这个核心素养的定位,就是这节课我到底要探讨什么东西。这个单元内容其实跟旧版教材变化很大,我们需要思考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变?他到底这样变的目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提倡要和家人团聚,那我最后提炼出来就应该是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家人亲情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我们这节课的落脚点所在。

    4.郭老师的课就是一个典型的有问题链设计,问题导向式的故事型教学。郭老师很好的注意到用essential question推动故事的学习。另外关于故事地图,并不是单一的模板,要根据故事内容的本身去设计,这个板书中的setting,换成problem就更合适。

      在讨论完今天的两节课以后,陈组长将最近参与区级教研活动的学习心得和区教研员汪老师下校听课给出的建议梳理后做了以下汇报,对于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如下:

       1.这堂课的教学方式,它是不是问题导向式和能解决问题的?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来解决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要落实迁移创新,是要把所学的知识扩展到新的应用场景中,而这个场景一定要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是学生会真实面对的,我们要实现知识的深入理解应用进行实践。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去验证或者是询证,然后再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3.学生要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化。那低阶思维是哪几个呢?就是我们在学习理解活动中一定会用到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这三项,它属于低阶思维的范畴,那我们要提升到的高阶思维,它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其中的评价它就包含批判性思维。

       4.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课前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提出的问题,老师预设做出相应的回答或者反应。甚至要根据学生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临场应变。

       5.我们目前的课程是在靠近项目化和跨学科这种综合实践类课程,那么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化学习或者是一个很透彻的跨学科学习之前要做一个入项准备,就是语言准备,这个语言准备其实就是我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个单元的核心知识和这个核心语言做一个充分的铺垫或者是复习,让学生是有备而来,那么这个准备有两种形式。一个是听力导入,一个是读写活动。那我个人浅薄的理解可能就是我在开课的环节,我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进行我的热身和导入。那么在我的小组的成果分享的时候,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维的体现,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之间要有碰撞,交流,质疑,他们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注意教学评价要体现出来。

      6.关注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一个是教学用语规范,一个是我们的语音语调,是否地道还要包括我们的语言变化形式。

       7.我们提到的本质问题,这个就还是回到了我们的单元整体教学,我们一定要从单元的整体的高度去解读我们这个单元要解决的big question。这个大问题到底是什么?然后我每节课单个要解决的小问题又是什么?单个和单个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递进性体现在哪里?我最后要指向什么地方?这都是课程设计之前要确定清楚的。

      今天的教研活动非常圆满,我们不止落实了两节课的深度学习、解析与改进,还学习了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让之后的课程设计离新课标的要求更进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将在教研的路上携手同行!

      

撰稿人:张雯

审稿人:刘颖  陈丽娜   陈惠文

阅读 5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