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题记
2024年10月15日,海东市骨干教师“三新”背景下学科能力提升培训跟岗交流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树人学校进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两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展示与深入浅出的名师讲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带来的挑战,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精彩课堂,引领示范
在这次跟岗交流活动中,精彩纷呈的示范课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树人学校的优秀教师精心准备,展示了她们在教学中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方法。
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导入课程,瞬间将学生们带入了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世界。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珍贵的回忆。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文中往事的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发言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展现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课堂上,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场景。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用灵动的语言,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情境化教学的设计,使整个课堂既有文本解读的深度,又有能力训练的高度,我们受益匪浅。
第二节课,王老师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讲授了《回忆我的母亲》,整个课堂充满了智慧。
在完成朱德同志故居展厅展板任务时,每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那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发着母爱的光辉。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着自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他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静静思考,课堂气氛热烈而又充满活力。
交流研讨,启迪智慧
下午,我们观摩了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树人学校语文组“教学评一体化”主题研究暨新进教师汇报课鼓楼区张玲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讨活动。
首先是新进教师汇报课点评。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刘老师和王老师的汇报课后,由两位老师的“师傅”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即肯定了两位老师上课的优点,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大家树立三个意识:支架意识、文本细读的意识、读写结合的意识。
晓兵书记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课后,建议我们:如何变问为探?如何变教为学?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有黏性?如何设置教学目标?让我们的教学有了启发。
接下来由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刘组长从试卷难度、试卷设计理念分析了本次阶段试题命题情况。不为难学生,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为学生提供答题支架,最终为提升学生能力服务。
我们还聆听了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王跃平老师的《基于素养培养培育的教学评价路径》讲座。她说:要找点事情给学生做,让学生从做题变成做事,让学生由做题变成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作业变成作品。
活动中,我们观摩了鼓楼区张玲名师工作室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她们针对本次阶段测试试卷批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她们认为:首先通过试卷失分情况,要分析原因。一是基础知识点要讲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二是重视读,早读大声读而不是默读。三是重视写作,文章稳打,高分不难。四是注重名句默写,要让学生精准默写。总之,教学要规范化,提供学生答题支架。课堂要有趣,贴近生活。还要加强学生知识点系统化。古诗文阅读要关注学生所学的、应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就能拿到高分。
活动最后,我们聆听了王林老师的微讲座《随笔不“随”》。他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做指导:一是情景创设立题目,二是精细指导重过程,三是教师下水给范例。四是多层评价勤修改。可以互改、自评。可以生改、生评。可以师改、师评。五是佳作选登多鼓励。写作应该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奔赴。
关于朗读,我们聆听了南师附中树人学校老师《会读 乐读 美读》微讲座。她说会读要注意三个方面:要有意识、有方法(想象法、对比法、表演法)、有评价。乐读可以开展“美文诵读”社团。美读好听是基本,指导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的审美情趣。
活动收获,满载而归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此次培训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教师们在这里汲取着营养,不断充实自己。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未来栋梁的重任,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在“三新”背景下,海东市的骨干教师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砥砺前行,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海东市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海东市的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