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意渐浓的时节,天高气爽,桂香在每一缕清风中流淌。天门市第一小学一、二、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强强联手,共研华章,共同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聚焦课堂,通过观摩、评课的方式,助力我校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李凡名师工作室成员费依梦老师代表二年级语文组上了一节展示课。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周星校长、程海霞校长深入课堂,参加听、评课活动,细心观察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认真倾听师生交流,师师交流 ,观察现场教学动态,真实记录“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年级的黄文雅老师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黄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整堂课的各个环节都衔接的恰到好处,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的费依梦老师执教《葡萄沟》第一课时。《葡萄沟》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单元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新课伊始,费老师利用中国地图,设置旅行情境,带领学生们回顾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接着通过“大美新疆”视频,让学生初步领略新疆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向往之情,并通过地图介绍了葡萄沟所处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对这个位于火焰山下的美丽沟谷,充满了好奇。
在生字教学环节,费老师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块结构进行生字认读。其中既有识字方法的交流,又有生字认知的巩固,循序渐进,扎实有效,落实了低段识字要求。
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费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随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激发了学生再次朗读的兴趣。
在教授“茂密”、“五光十色”时,费老师通过图片,带领学生形象化地感受词义,理解“五光十色”除了形容颜色多,还写出了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有光泽的特点,甚至有学生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朗读也更有感情了,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年级的曾华老师在《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入境”。课堂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视频,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再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苏轼诗篇,了解苏轼,营造阅读期待。接着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学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抓住“潋滟”“空蒙”等词,再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萌语新苗,共研华章。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们可爱又稚嫩,他们就像刚刚萌芽的语言新苗。本次一二三年级语文联合教研活动共研华章,是老师们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为语文教学谱写精彩篇章。
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工作室成员们将继续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