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宝石幼儿园中三班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红薯红薯

阅读853

主题起源

本学期,我们中三班的小菜地里迎来了一批新居民——红薯苗。这些嫩绿的生命在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逐渐茁壮成长。然而,每当孩子们满怀期待地去观察这些红薯苗时,他们心中总会涌起无数个问号:“老师,红薯到底长在哪里呢?”“等它长出来了,我们能把它摘回家吗?”“它好不好吃啊?”这些问题如同连珠炮般从孩子们稚嫩的小嘴里蹦出来,充满了对红薯无尽的好奇与渴望。

户外活动时间,也成了孩子们心中最期盼的时刻。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跑去小菜地,看看红薯苗是否有了新的变化。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孩子们对红薯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于是开始对他们进行了持续性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红薯的热情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愈发高涨。


主题脉络

基于孩子们对红薯的浓厚兴趣和持续热情,我们与孩子们共同商讨,引导孩子们将他们关于红薯的所有疑问一一列出,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好奇与想法。随后,我们与孩子们一起筛选、整理出他们最想要了解的问题,如红薯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食用方式、作用等,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以“红薯”为主题的生成课程。

红薯从哪里来?

每当孩子们经过小菜地的时候,他们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被那片红薯苗所吸引。他们停下脚步时总会发问:“老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呢?”

晞宇显得很着急说:“我们每次都看到红薯叶。”

雨晨认为:“是我们没施肥,所以没长出来。”这些稚嫩而充满童趣的小问号,悬挂在孩子们的心间,等待着被解答。

我感受到孩子们对红薯的生长位置的探索欲望,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以绘本故事《红薯藤上静悄悄》,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刺猬在寻找红薯过程中的奇妙经历。随着故事的深入,孩子们终于找到了他们心中的答案。原来,红薯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长在藤上或叶子里,而是默默地生长在泥土的怀抱中。这一发现让孩子们惊喜不已,他们纷纷表示:“原来红薯是这样长大的啊!”“怪不得红薯身上都是泥。”“红薯叶下面就是红薯,我们要好好照顾它,等它们长出大大的红薯来烤着吃!”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解答了心中的疑惑,还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学会了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索来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欲。

红薯的观察发现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红薯这一自然之物的感知与理解,我们巧妙地借助了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从家中搜集了各式各样的红薯,带到了幼儿园进行观察。

孩子们围坐在红薯旁,睁着眼睛仔细查看每个细节。浩文兴奋地喊:“看,红薯的皮是红色的!”随着他的分享,孩子们的讨论变得热烈起来。

沐风仔细端详后说:“老师,红薯的两头都是尖尖的,好像小船的两头一样。”

晞宇则显得有些“小大人”的样子,她用手敲了敲红薯说:“这个红薯梆硬,好像石头一样。”她的分享也引发了孩子们的一阵思考。

嘉铭表示红薯没煮熟,所以是硬硬的,煮熟以后很软。

诗琪是个细心的女孩,她发现了红薯表面那些微妙的花纹:“红薯上还有好多线,那是它的花纹。”

语墨看着手中的红薯说:“这个红薯好脏,黑黑的。”她的话音刚落,子轩就迫不及待地解释起来:“那是因为红薯刚从泥土里挖出来,可以洗干净。”

就这样,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氛围中,幼儿通过细致观察红薯的外观、形状、颜色及表面特征,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对于红薯的种种疑问和主动分享,体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我眼中的红薯

红薯的深入观察与探索之后,孩子们对这位来自大自然的“朋友”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孩子们走进了美工区,准备用画笔和色彩来描绘他们眼中的红薯。活动开始前,老师引导他们再次仔细观察红薯的特征,从形状、颜色到纹理。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开始讨论要怎么画。

灿东小朋友坐在桌前静静地观察着手中的红薯,一边看一边说:我要画一个大的红薯妈妈,一个小的红薯宝宝。然后,他拿起画笔,开始在纸上勾勒红薯的轮廓。

露露在画红薯的时候,她很喜欢用丰富的色彩,红薯上面被她涂了很多种鲜明的颜色。竣诚刚开始拿起画笔,觉得很为难,和老师说:“我不知道怎么画。”老师鼓励他,并表示可以协助他一起完成,他才开始对红薯进行画形和涂色。

这次“我眼中的红薯”创作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所见所感,通过自由创作的绘画呈现在画纸上,对红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红薯肚子里面是什么颜色?

在一次关于红薯的观察中,嘉航提出了一个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分享道:“我见过紫色的红薯,里面的肉也是紫色的呢!”

逸凡小朋友紧随其后,他看着自己手中那个橘色的红薯,眼睛一亮,指着红薯破皮处说:“看,我手上的这个橘色红薯,它破皮的地方就是橘色的!”这番话引发了更多小朋友的好奇与探究欲。靖轩、雨晨、杰燊、诗琪等几个小朋友,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他们决定亲自验证这一说法。

在老师协助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切开了手中的红薯。雨晨小朋友第一个发出了惊喜的叫声:“真的是橘色的!”紧接着,其他小朋友也陆续发现了自己红薯内部的橘色秘密。大家围在一起,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发现。

然而,当所有的红薯都被证实为橘色时,孩子们的心中又升起了新的疑惑。嘉航所说的紫色红薯,到底是什么呢?它还有其他颜色吗?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为了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薯这一自然界的奇妙生物,我们决定下周再次组织一次特别的活动——收集不同品种的红薯,进行更加全面的观察与探索。

红薯怎么才能发芽?

星星第二天来到教室后,惊喜地发现了有一颗红薯竟然发芽了。他向大家喊着:“红薯发芽了!”孩子们立刻被吸引,纷纷围拢过来,:“怎么发芽了呢?”“我们明明没有给它浇水啊!”“难道太阳晒到它了吗?”

围绕着红薯为何会发芽这一神秘现象,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依琳认真地提出:“我觉得,红薯必须要施肥才能发芽。”小宝则坚信:“埋在土里,红薯就一定能发芽。”谨文点头说:“我也这么认为,土里才有营养。”布丁说:“我觉得浇水就能让红薯发芽。”而灿东则补充说:“而且要多多浇水,这样它就能更快地发芽了。”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天马行空地猜测,我带领他们通过视频资料,深入了解土培红薯与水培红薯的生长过程。视频中,红薯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迅速发芽生根,一转眼就长出来了叶片,孩子们看了都惊叹生命的神奇。

在了解了红薯的生长条件后,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亲自进行土培和水培的实验,亲眼见证红薯的生长过程。

“那我们给红薯加点水,也能长出来吗?”“我想把红薯栽在土里,这样长得更快。”孩子们为此提出了不少的主意。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缺少培育红薯的容器。面对这一问题,诗琪很快就反应过来说:“老师我家里有,我带过来。”孩子们都应和着说明天自己带过来。第二天,教室里便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盆、饮料瓶和塑料盒。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分成了土培组和水培组,开始了各自的实验。

土培记录:

土培组的孩子们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花盆,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幼儿园的小菜地里,准备开始他们的红薯培育之旅。

孩子们找到了铲子,开始热火朝天地挖起土来。凯凯第一个动手,他用力地挖起一铲土,一下子就装进了花盆,拿起红薯,放在花盆的泥土上,再用手轻轻地按压,让红薯与泥土紧密接触。

小宝很仔细,他每次挖土只挖一点,好不容易装了一半,才将红薯放入花盆中,然后轻轻地盖上泥土。丹丹、布丁和诗琪几个小女生则一起合作挖土,孩子们紧接着都陆陆续续完成了土培红薯。

水培记录:

乐乐、沐风和梓墨、晞宇、靖轩、灿东小朋友选择了水培红薯。他们一致认为,这个方法简单又有趣,只需要用瓶子装水,再把红薯放进去就可以了。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些小挑战,但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一开始,孩子们兴奋地找来各种大小的瓶子,装满清水,准备将红薯放进去。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由于瓶口太小,红薯根本放不进去,更别说让它喝到水了。这时,乐乐灵机一动,提出只要把瓶子切开,让瓶口更大,就可以放进去了。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他们请来了老师协助,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了瓶口。

瓶口变大后,红薯终于能够顺利地放进去了。但是,梓墨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她的矿泉水瓶子太大了,红薯放进去后直接躺在了瓶底,根本无法立住。她向老师求助:“老师,我的红薯立不住怎么办?”老师也这个问题抛给了其他小朋友,希望大家能一起想办法解决。

这时,靖轩自信满满地说:“没关系的,红薯只要有水就可以了。”虽然她的回答简单直接,但孩子们似乎觉得也有道理。而晞宇则直接行动起来,帮梓墨把红薯重新放,巧妙地把它挂在了瓶口那儿。她得意地说:“这样就可以啦!”孩子们看了看,觉得这个方法确实不错,于是纷纷效仿。

就这样,水培组的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她们的实验。他们满怀期待地看着这些挂在瓶口、浸泡在水中的红薯,想象着它们未来会如何生长、发芽。我们也期待着周一回来后就能看到红薯的变化了。

绕口令:是个红薯滚下坡

在孩子们一系列深入探索红薯的奇妙之旅中,红薯已然成为了他们日常对话中的热门话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们语言表达的发展同时巩固他们对红薯的认知,我们一起学习了绕口令“是个红薯滚下坡”这首绕口令以其生动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表达的热情。

00:52

学习与发展

五大领域

语言领域:在“红薯从哪儿来?”通过故事讲述红薯的生长周期和特殊的结果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在绕口令“是个红薯滚下坡” 学习并练习绕口令,提高幼儿语言发音准确性和语言节奏感。

社会领域:在“红薯的观察发现”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红薯的观察结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引导幼儿关注红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如烤红薯、红薯饼等,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领域:在“红薯的里面是什么颜色”观察红薯的不同颜色,以及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生命的责任心。

科学领域:在“红薯的观察发现与内部颜色探究”幼儿观察红薯的表皮和内部结构,了解红薯的生长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切开红薯观察颜色,来验证红薯内部颜色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和验证精神。在红薯发芽的培育实验中,孩子们通过认识土培、水培两种培育方法,去记录红薯发芽过程中的生长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红薯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艺术领域:在“我眼中的红薯”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用画笔创作自己眼中的红薯形象,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优点与反思

优点:

1.活动操作性强,观察真实的红薯及发芽培育实验,在活动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幼儿能够亲手触摸、观察红薯及其生长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和体验。通过真实的红薯发芽培育实验,幼儿能够亲眼见证生命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活动能够按照幼儿兴趣一步一步来完成,注重活动体验的过程,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从红薯的生长到观察发现,再到绘画表达和内部颜色探究,每一步都紧扣主题且循序渐进。

不足与措施:

1.小活动的总结提炼反思不够准确,在小结中未能为深度学习提供支持性的提问和引导

在每个小活动结束后,教师未能及时、准确地总结提炼活动亮点或者不足,以及其他的问题,幼儿无法从活动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提升。

改进措施:在每个小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支持性的提问,如“你在这个活动中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到的?”等,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适时的补充和拓展,帮助幼儿建立更系统的知识体系。

2.活动缺乏深入的探究学习,当前的活动设计虽然注重实践操作和体验过程,但在探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升。一些活动在结束后就戛然而止,未能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改进措施:在每个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或拓展任务,如引导幼儿探索红薯的不同品种、了解红薯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生长情况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如制作红薯食品、分享红薯故事等,从而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阅读 8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