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9日至12日,广东省2024年度“新强师工程”特殊教育内涵建设示范项目负责人专项培训在南京市举办。丁勇、陈源清、殷雅竹等特教领域知名专家,与来自广东省部分地市特教干部、教研员等百余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了本次培训。我校资源中心成员张美老师参与了本次培训活动。
开班典礼
9日上午,随着郑剑虹主任的激昂开场,开班典礼在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拉开序幕。此次培训的目的是深化特殊教育的内涵,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核心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为特殊教育的优质发展注入活力。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的王莹,向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及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她细数了广东省特殊教育近年来的迅猛进步,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她激励学员们珍视这次培训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广东省特殊教育的持续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岭南师范学院尹宁伟主任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和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洁地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教育特色,以及近年来在特殊教育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
他指出,特殊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岭南师范学院将持续不断地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并致力于培养更多杰出的特殊教育教师。他承诺将全力支持广东省特殊教育的推进,并为学员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同时,他也激励学员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特殊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期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南京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南京市聋人学校党委书记陈源清作开班致辞,向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培训的背景、目的和计划。
他指出,此次培训将专注于特殊教育的内涵发展,通过一系列精彩的专家讲座、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富有成效的实践研讨,引导学员们掌握特殊教育领域的前沿理念和实践经验。他期待学员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主动吸收知识,共同为提升特殊教育的品质添砖加瓦。
下午,由《现代特殊教育》杂志原主编顾明珠主持,培训活动继续深入进行。
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会长丁勇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强化普惠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解读”的专题报告。
丁书记深入剖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政策导向和实践指导。丁书记指出“十五五”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快教育普及强化普惠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和推进融合教育为目标,以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加快特殊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以更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随后,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殷竹雅主任也作了题为《以专业的名义守护——特殊教育教师的使命与担当》的专题报告。
她凭借丰富的职业历练和成功案例,深刻地描绘了特殊教育教师在孩子们成长旅途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和肩负的重任。在这个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日益交融的时代,我们更应成为推动包容性教育的先行者。我们不仅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在普通教育的框架下,巧妙地融入特殊教育的精髓与技巧,为特殊需要的孩子们架设通往知识宝库的桥梁。她激励着我们,要始终怀揣对特殊儿童的温情与耐心,运用我们的专业才智和技能,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优越的教育氛围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打造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公正的教育体系而持续奋斗。
专题讲座
10日,活动继续在南京市聋人学校举行,当天培训由《现代特殊教育》杂志原主编顾明珠女士主持。
当天上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盛永进教授作《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专题讲座。盛永进教授围绕“实现最高层次的融合即课程参与的融合”这一命题为学员们解答了在普通学校如何建立课程体系来回应特需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要。
随着融合教育的全面推进,社会对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期盼,我们正不断反思探索融合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尽管现行的具备“分立设计、类型专属、分立评价”三大特征的课程兼顾了在不同类型学校中就读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但随着社会对特需学生参与普通课程学习的共识加深,普通与特殊教育课程的融合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天下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谈秀菁教授作《领会<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精神,追求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
谈秀菁教授详细阐述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的出台背景、总体要求、意义,并从融合教育发展的角度引导学员深入思考了特教学校和一线教师该如何作为。随着特殊教育步入追求高质量的新时代,我国一些地区的特教学校开始从过去的数量扩张和规模增长,转向深化内涵建设和提升教育质量。
特教学校需要承担起特殊教育的指导和资源中心的角色,这一转变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新天地。要实现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全能型教师的转变,首先需要深化对融合教育价值的理解,并提升专业指导能力。这不仅是对教师的挑战,更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契机。
实践范例
在南京,长江路小学和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正共同谱写融合教育的华章。它们的故事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核心——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也展现了南京深厚的文化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在专题汇报会上,长江路小学的党总支书记曹海永深情地讲述了学校在融合教育领域的努力与成就。他指出,融合教育的精髓在于树立共同的价值观,确保我们的目标一致且方向正确。曹书记特别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融合教育的成效。
他提出,教育的格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对每个学生的深切关怀和精准指导。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来说,这种关爱和专业指导尤为重要。
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
党总支书记朱丽玲女士就《评价赋能特需学生适性成长的区域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自2008年成立以来,虽然年轻,但充满活力。学校秉承“关爱每一个,支持每一个,成长每一个”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构建教康一体化的教育生态,以满足特殊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生活需求。
朱丽玲书记提炼的六条融合教育实践路径,为实现高品质融合教育提供了关键:
1. 整体规划:创新融合教育管理体系,搭建平台,确保政策与执行的无缝对接。
2. 强师提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与研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3. 科学评估:开发适用于特需学生的评估工具,为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课程建设:构建符合特殊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5. 医康结合:引入医学康复专家,与教育工作者协同合作,为特需儿童提供全方位支持。
6. 资源整合:整合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资源,共同营造融合教育的良好生态。
专题分享
12日上午,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博士的精彩专题系列分享——《以课程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黄博士首先从《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出发,为我们深入解读了政策的脉络,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到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为特殊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她提醒我们,在特殊教育的内涵建设中,必须紧跟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对照前行。
随后,黄博士结合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描绘了课程建设的路径。围绕“真实的才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才是有价值的”这一理念,为学员展开了课程开展的宏伟蓝图:课程建设的原则、内容、策略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员在课程理念、顶层设计、问题意识、成果思维中找到课程开展的依据和策略。在课程内容开发部分,黄博士给予学员们极大的鼓励和期待,希望学员们在精熟使用IEP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IEP的内涵和外延,开发基于课程、与学生相关的学习用书、成长记录手册等。
12日下午,举行了本次内涵建设项目的结业典礼。学员代表杨乐和杨广政老师,总结回顾了这五天的学习和成长。
随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主编于国宁表达了顺利结业的祝贺。他提醒大家在课程建设中要关注政策的指导作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强调了专业引领的重要性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指导。他鼓励学员们大胆提炼经验,谨慎撰写成果,积极投稿。
最后,本次培训项目的负责人,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李清华教授,在欢迎新老朋友的同时,也对学员们提出了期望。他希望大家以开放的心态感受广东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并希望学员们能利用多学科的教育素养,组成团队,共同完成项目。
聚力共进
在广东省2024年度“新强师工程”特殊教育内涵建设示范项目专项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聚力同行,研思共进”的重要性。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培训,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育者在内涵示范建设中的角色与责任。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包容、多元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支持,实现自我价值。融合教育的推广,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满足特殊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这不仅是对特殊教育内涵的丰富,也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我期待与同行们一起,共同探索和创新,为特殊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确保每一个特殊需要的孩子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