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稻田更有“富”加值

用户12236596
创建于4天前
阅读 3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遵义市绥阳县旺草镇万亩大坝,“青春遇见贵州·听得见的稻田”2024年稻田音乐节持续了一个月。音乐舞台搭在了沉甸甸的稻穗旁,露营帐篷架在了小溪边、稻乐集市摆在了田间路上,吸引了附近游客纷纷前来。在收割稻谷前,来一波“稻田+”活动,逐渐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新晋“玩法”。

集赏稻收、品文化、尝美食、听音乐、搞直播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场景”徐徐展开,成为各地农村挖掘消费潜力、激发乡村市场活力的新引擎。办好稻田文化节,探索“稻田+”产业新可能,让稻田更有“富”加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考题。

发展“稻田+”,要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过去,“稻田+”产业主要就是将鱼、虾等水产品引入稻田、依托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高质量发展稻、渔产业。如今,“稻田+”产业不断创新,农文旅相结合的新模式火爆大江南北,但新模式越是火爆,我们越需要冷静思考,如果一味追求活动的声势浩大,将一部分农田作为活动场地,或者种植低效但好看的水稻品种,或者人为改变种收时间等,都将影响粮食收成,得不偿失。必须看到,稻田是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中国粮的重要保障,无论产业如何创新发展,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底线不能变。

发展“稻田+”,要综合考虑地方实际。我们国家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东西部之间、南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稻田+”虽好,稻田文化节虽火,但一个地方要不要举办这类活动,还得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交通、住宿、场景等条件以及村民意愿、治理能力等因素。要认真算一算成本收益账,反复琢磨发展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稻田+”文章。“赔本赚吆喝”“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干不得。

发展“稻田+”,要挖掘当地文化特色。音乐会上,展演的主要内容是当地的民风民俗民艺;集市里,售卖的商品主要是当地美食、特产和文创产品......这样的稻田文化节才既有稻香味,又有文化味。挖掘“三农”特色,让游客主动把特产装入后备箱,也把当地的文化装进心里,才能不断打造乡村文旅新优势,让“稻田+”产业的“富”加值不断提升。

如今的稻田,不仅能长出庄稼,还可以催生美食集市、文创产品小店、乡村音乐会等。丰收的不仅是稻谷,还有农耕文化;富了的不仅是农民的口袋,还有农民和游客的“脑袋”;强了的不仅是线下的村集体经济,还有线上的直播经济、电商经济。现代文旅消费和乡村自然风光的“联姻”,将谱写一曲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歌。

(武平县十方镇人民政府 钟婷英)

阅读 3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