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辈回忆中永生(深情回忆德艺双馨的杨建文大夫)

赵云(文清)
创建于10-15
阅读 34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赞颂乡贤传佳话,世代子孙共楷模。2024年10月14日,松林书院孟卜儒学讲堂,成功举行了今年第三次“忆乡贤,传家风”主题活动,深情回忆德艺双馨的杨建文大夫。

    杨建文大夫是孟卜村的一位已故名老中医,他医术精湛,德高望重,一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医德高尚,远近闻名。

      一清早我和韩信吉、蔡子兰两位老师心怀活动发起人赵法生博士的嘱托,驱车从青州赶往孟卜儒学讲堂,准备今天的活动。杨建文大夫的儿媳、79岁的许光花大夫率十多名家人也从青州赶来参加,正在收山楂的村民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前来,最令我感动的是96岁的大娘从村南头家里步行来到讲堂,她精神矍铄,一脸的慈祥。因讲堂坐满人,有的只能在门外聆听。孟卜村于殿喜书记和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赵法生博士及嘉宾代表,原青医附院赵世华院长分别致辞后,杨大夫后人许贵花、杨万华老师以及杨瑞民,代表后人发言,缅怀杨老先生的一生。

00:31

     敬拜至圣先师后,孟卜村党支部于殿喜书记首先致辞,他激动的说,他们兄弟三人,小时候都曾得过严重的病,全是杨建文二爷爷救治的。他本人小时候得了重病,是杨大夫救过来的;二弟于殿生,他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得了脑炎,头已经耷拉了,如果打一种针,就会变成白痴,杨大夫决定先不打,带着徒弟杨文春全力抢救到下午一点,最后救过了;三弟于殿波,得水痘差点死了,也是杨大夫抢救过来的。

00:22
01:58

    中国社科院儒教研究所主任赵法生博士激情洋溢的告诉大家,杨建文大夫(1911、2-1994、5),幼时读过私塾,因第一任妻子长期生病,倍感人生疾病之苦,乡村里缺医少药之难,遂于43岁发愤自学中医,自己上山采药,以身试药,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杨先生悬壶济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待人平和,一视同仁,我们常说有的人目中无人,可村民却说杨大夫眼中没有看不见的人。不管半夜三更,不管多远的人前来求医,他背上药箱就走,从无二话。那时交通落后,连自行车都没有,少不得跋山涉水。有杨集的病人家属,步行数十里山路前来求医,他先招待来人吃了饭,再步行赶去杨集出诊。据我父亲说,杨大夫行医后很少在家里过年,春节前后正是疾病高发季节,人家放鞭炮吃年夜饭时,他正在治病救人的路上。古人说医乃仁术,杨大夫对于穷人特别关照,他的一句名言是:长病不分穷富,没钱也得看病,没钱也得吃药。根据后人回忆,杨大夫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八十多岁了,还要写全家的对联,没有一副是重的。孩子们贴好后,他会一幅幅检查,发现不正的,或者次序反了的,必定要求正过来。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也是他能成一代名医的秘诀吧。


01:05

   原青医附院赵世华院长对杨建文大夫做了综合性致辞,让大家从始而终的全面了解了杨大夫的品德和从医几十年的艰辛、坚持!他对今天的活动和儒学讲堂的发展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希望。

01:08

   敬爱的武海卿女士对杨大夫的医德医术也做了简明扼要的致辞。义工蔡子兰老师宣读了乡贤于洪江和外地乡贤杨万友发来的致辞。

    

 忆乡贤,传家风---追忆德艺双馨的名老中医杨建文(于洪江)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长辈、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参加“忆乡贤,传家风”主题分享会,深情回忆德艺双馨的名老中医杨建文老人。借此机会,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辛勤耕耘在各行各业的各位乡亲,以及一直以来默默支持乡村儒学讲堂,传承优良家风的每一位父老乡亲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杨建文精通中医之道,对望闻问切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在诊断时,他总是耐心倾听和详细询问患者的诉说,细心观察患者的面色与舌苔,再通过把脉,准确判断病情,在治疗中,他善于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灵活组方,往往药到病除,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与爱心,默默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与安宁,由孟卜及仰天溜、由仰天溜及王坟乡镇、由王坟乡镇及青州市,他的行医故事如同山间清泉,缓缓流淌,滋养着后人的心田。追忆杨建文老人,我们学习他对家乡父老的责任之心和奉献精神。在那个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八十年代以前,他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了周围十里八村几千人的健康守护的责任,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只有一双巧手、一颗仁心,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其后进入王坟乡镇医院更是担负起数万人健康的责任,老年退休回乡后不顾年老体衰仍然不遗余力的关照着父老乡亲的健康。追忆杨建文老人,我们学习他传承医术、培养新人惠及更多人的师者风范,为了让自己的医术惠及更多的人,他孜孜不倦、全心全意的传承自己的医术,为家乡培养了杨锦川、杨维春等一大批名医,让众多的老百姓的健康受益,每次四舅回家探亲络绎不绝的上门求医问医者和在401医院帮着老乡就医的情形还经常浮现在眼前。追忆杨建文老人,我们学习他高尚的医德,他深知乡村百姓生活不易,因此在诊疗时总是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家境贫寒的患者,他更是慷慨解囊,免费赠药,甚至亲自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看病。他的善举如同春风化雨,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追忆杨建文老人,我们学习他自立自强,自学成才的事迹,杨建文老人在当时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自己发奋学习,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钻研和潜心的实践,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中医,他的事迹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成才。追忆杨建文老人,我们学习他创立的良好家风,并将子女培养成各自行业和工作岗位上的优秀分子和专家,大舅是技术精湛的木匠,三舅从优秀的教师到优秀的医院院长,四舅从优秀的医生成长为专家到院长,孙辈中也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佼佼者,我们要好好学习他良好的家风和子女培养成才的经验。岁月悠悠,转眼间杨建文老人已离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精神却如同那不灭的灯火,永远照亮着乡村医疗的道路。他的故事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在乡村医疗的田野上默默耕耘,为守护乡亲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追思这位伟大的德艺双馨的老中医——杨建文,他的形象将永远镌刻在乡村医疗的史册上,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和敬仰的楷模。最后,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忆乡贤,传家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谢谢大家! 

          于洪江  2024.10.12

      

  以下是 乡贤杨万友发来的致辞:

       前天,法生来电告知,孟卜儒学讲堂新开设了“忆乡贤  传家风”栏目,我觉得很有意义,这是我们村儒学讲堂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对此,我们要感谢村委于书记,赵传信班长和班委成员,以及义工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他们为讲堂的发展付出了感情,倾注了心血。虽然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无法亲身参与,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但更为讲堂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忆乡贤传家风”,这一题目出的好。忆乡贤,就是不忘祖先,不忘本,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传家风,就是继承先辈,向前看,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这是源泉所在!我们村庄之所以繁荣兴旺,和谐美满,这是先贤引领,后人传承!今天,讲堂首先缅怀的是杨建文二爷爷,这令我倍感激动。在我心中,二爷爷德高望重,是一位慈祥与智慧的长者,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是一位待人友善、乐于助人的乡邻。回想起二爷爷,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追忆先贤,无限怀念!我们村的先贤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衷心祝愿儒学讲堂越办越好!衷心祝愿乡贤美德与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衷心祝愿孟卜村的父老乡亲幸福安康!

00:12

    八十多岁的于殿德,握着许光花的手说,我当时得了严重的胃病,吃一口吐一口,吃了各种胃药不管用,杨建文二叔让我停用药品,回家宰杀一只山羊,连汤带肉,每天吃两碗,竟然好了,杨大夫说我是脾胃虚寒。

00:31

    八十多岁的李美玉大娘,回忆自己年轻时得过严重的妇科病,杨建文二姐夫用中药调好了,虽然已经驼背,她还站起身来向杨大夫遗像鞠躬,赢得满堂掌声。

00:40

村民赵传贵说自己曾经得了严重腰痛,不敢动弹,服药无效,杨建文二爷爷下了三天针,给我治好了,虽然老人已去世多年,我永远记得他老人家。

00:06

     文里八十岁的高梅春,回忆杨建文大姑父给自己和自己孩子治病的过程,说他是随叫随到,没有任何架子。

     班长赵传信说,杨建文大夫在一无资金二无器械三无老师的三无条件,凭着治病救人的一腔热忱,行医一生救治病人无数,难能可贵的是从无失手。

     高效军、谭具祥、赵立生等也上台发言,回忆难忘的杨大夫。

00:29
00:23
00:16
00:09

    杨大夫后人许贵花、杨万华老师以及杨瑞民,代表后人发言,缅怀杨老先生的一生。他们谦卑有礼,对举办今天活动的领导和老师及现场的各位乡亲鞠躬致谢!

    忆祖父(杨瑞民)

祖父早年家境寒

风雨艰辛渡日难

一朝决定从医路

矢志不渝志弥坚

悬壶济世蜀道难

报荆斩棘力回天

翻山涉水家常饭

多少家庭笑开颜

受苦受累心里甜

救人为本写地天

四十春秋仰天溜

六十九岁梦方圆

为人忠厚乡情重

天南海北友朋满

心血换来千家乐

后人永把口碑传。


00:20
00:52
00:41

   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杨大夫三个儿子都成才。长子杨育春是有名的木匠,三子杨金标和四子杨金川均是医院院长,为人谦恭有礼,广有善德。杨建文大夫的徒弟杨文春,也是远近闻名的中医。目前,杨建文大夫的后代有百余人,有多人在医院工作,成为业务骨干,继续着祖辈治病救人的事业。

   祝福杨老中医家族兴旺,祝福孟卜村乡贤辈出!

    亿乡贤,传家风,不仅是家庭内部的传承,还是乡村文化建设,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的爱乡情节。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把他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也让我们的先辈在后代的回忆中永生!今天的“忆乡贤,传家风”活动非常圆满,最后大家合影留念!


       


      



 

00:16
阅读 34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