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天气日渐凉寒,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传染病多发,预防秋冬季传染病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预防知识吧!
01
秋冬季我们需要重点预防哪些传染病呢?主要有两类: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空气飞沫(即患者讲话、咳嗽、喷嚏时的唾液飞沫)、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造成传染的疾病,有病毒性疾病(例如新冠、流感、流腮、麻疹、水痘等),有细菌性疾病(例如肺结核、猩红热等),还有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等。肠道传染病是经“粪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导致的传染病,例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诺如或轮状病毒感染等。
02
为什么秋冬季是上述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秋冬季气候干燥偏凉、昼夜温差较大,有时候气温变化无常、忽冷忽热,人体在适应这种天气下会导致免疫力有所下降;秋冬季呼吸道黏膜遇冷血管收缩,会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秋冬季胃肠功能也容易遇冷下降,感染肠道病毒或细菌后,也会更容易发病;秋冬季节人群聚集性工作、生活、学习都是导致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高发的原因。
03
秋冬季节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什么?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症状有哪些?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04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尽管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大都是呼吸道、直接接触和消化道等。因此防控措施也基本相同,主要包括: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手部和周围环境。
2.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如周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群,建议及时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3.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勤锻炼: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升身体免疫力(但雾霾天应减少户外活动)。
5.健康饮食:合理膳食、减少“病从口入”,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不吸烟、少饮酒,生活有规律。
6.免疫预防:及时接种相应疫苗,如新冠、流感、水痘等疫苗。
7.做到 “四早”防治: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避免疾病传播。
05
呼吸道传染病的中医预防
从中医的角度看,秋季气候干燥,病邪容易侵犯肺系,导致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痛、咳嗽等症状,中医统称为秋燥病。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百合、银耳、白萝卜、藕、梨等,这类食物色白,有润肺防燥的功效。在起居上,早睡早起,不要熬夜,适量运动,但不要过度出汗,以免耗气。随着秋冬气温逐渐下降,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秋冬季节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幼儿应该做什么?
一、“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二、“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三、“养”:积极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家长应该做什么?
一、“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二、“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查明原因排除传染病;
三、“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四、“养”:做好患儿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入园。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须知
幼儿园应该做什么?
一、“检”:开展晨检,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二、“追”:追查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三、“报”: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四、“拒”:患病学生在传染期不得带病上课;
五、“查”:入学接种证查验;
六、“洁”:日常清洁和消毒;
七、“宣”: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秋冬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护航宝贝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