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二小·教研】思行并进   聚势赋能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课堂变革研讨会“道德与法治”专场——金凤区第二小学分会场活动纪实

创建于10-14
阅读 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道德与法治

轻拾一片红叶,

拼接一帧剪影,

细嗅一路稻香,

     奔赴一场教学之旅

……

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4年10月14日举办“银川市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小学课堂变革研讨会”。在金凤区第二小学进行了道德与法治课堂变革研讨会,旨在聚焦管理,推进学校全面育人,推动学校综合育人机制从完善到创新进阶式发展。立足课堂,探索教学实践策略,引进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座,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探索路径。

本次活动由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芳主持。莅临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课堂文化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督学、宁夏"313”人才岳维鹏,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郭志滨副校长、银川市教科所思政教研员岳磊、银川市教科所思政教研员杨晶银川市金凤区教研室思政学科教研员王晓娟老师以及银川市各县区的教研员和老师们。

课堂展示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刘晓菁老师为我们带来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老师结合央视新闻视频和数据材料表,带领孩子们在绿水青山间遨游,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学习了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精神,领悟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培养孩子们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李璐老师为我们带来课题《意蕴隽永的汉字》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带领孩子们在汉字的海洋中徜徉,品味着汉字的独特韵味,孩子们个个自信大方、畅所欲言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小学张芸老师为我们带来课题《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在活动一中以鲜活灵动的快板进行教学,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孩子们追溯历史,铭记精神,感受着家国情怀的厚重,深刻理解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激发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豪情壮志。

专家点评

       岳主任在评课中抓住了三个关键词:素养、样态、变革。

       他表示三节课例,精彩纷呈。三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课堂教学的盛宴。第一节刘老师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素养让我们感到欣喜,感到敬佩。第二节李老师的课例,是包容的、知识的、欣赏的、理解的、引导的、开放的、发展的、没有固定答案的课堂文化,让我们看到了课堂文化的变化。从第三节张老师身上看到变革、动能和形式,说明老师在课堂变革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变革的重要践行者和推动者。三位老师以自己的行动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岳主任的点评,抽丝剥茧,娓娓道来。让我们明白了素养是什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素养,变革变什么,怎样去变;先变什么,持续变什么。课堂的样态是什么样子的,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1+X”功效。

       岳磊老师从五个维度分析了三节课例,他认为三位老师的课堂具有五美。

       第一美,是教师的风采之美。三位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形式展现了他们对课堂和学生的激情。

       第二美,是教学设计之美。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明了。

       第三美,是教学的案例之美。刘晓菁老师引导学生看到了塞罕坝的奋斗者们,勇于开拓、艰苦奋斗、绿色传承的精神。李璐老师,始终围绕甲骨文,从甲骨文蕴含的历史文化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张芸老师,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抓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分享爱国故事,从中体会爱国情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四美,学生思维之美。通过三位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小组合作等,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五美,是教师的语言和板书之美。他们设计样态不同,高度总结概括。但是张贴式的板书虽然简洁美观,缺少了书写过程中的动态展示。岳老师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亲自示范书写板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书写的规范和美感。

       岳老师生动精彩的点评,三位老师课堂中的案例选择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从小处入手,体现了润物无声。从大处入手,体现了思政课旗帜鲜明的特点。真正体现了“润物无声育新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

       王晓娟老师的评课,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进行点评,在小学阶段,思政课要怎么讲,讲到什么位置?是每个思政老师必须思考的。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重在启蒙,在幼小的孩子的心灵当中,埋下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教育主题,《意蕴隽永的汉字》是传统文化教育,《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是爱国教育主题。三节课,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

       郭校长从三个“可视”进行点评。

       第一,学生的认知提升是可视的。从知道塞罕坝这件事,到下课的时候孩子谈到塞罕坝的精神;从孩子刚上课知道甲骨文,到课程结束知道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字,它暗含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技术、技能和我们的智慧,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第三节课孩子进入教室的时候,知道了一个个故事,到下课的时候,孩子们懂得怎么成为故事中的人,均体现了认知的变化。

       第二,教师的教学逻辑是可视的。三节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多维度展开,让我们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富有逻辑性。

       第三,师生的思维可视。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思维敏捷,在教学中不断的调整话题、改变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我们看到了师生的思维变化。让孩子在活动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获得成长。

       郭校长强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可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倡导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活动总结

       王校长认为各位专家以独到的视角,剖析课堂的亮点,指明每节课的改进方向。专家们的建议,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思政育人方面的鞭策与鼓励。育人是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我们要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将思政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我们将以以更加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共同推动小学思政课堂的变革与创新。

合影留念

        书山未尽,以研讨论灼见;师者匠心,促交流励真知。教学是一场修行,教研活动更是教师终身的修炼。此次道德与法治研讨活动给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对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相信老师们一定能根植教学,真正践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老师们一定在上好思政课的道路上不断钻研,一路采撷,一路芬芳,充分发挥思政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能,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阅读 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