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清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澄澈的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
为增强课堂实效,助力教师在新教材、新课标框架下,打造真实且高效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新课标的教育理念。2024年10月14日,滨城区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冯志华老师莅临我校对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展开教学视导。
本次视导主要包括教学常规检查,深入听课,座谈交流等环节,对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指导。
朱叶老师执教《故乡》一课
基于学情,朱老师设计设置情境,以小组合作交流形式举行圆桌会议,议题为“寻找失落的故乡”。
基于学生的困惑,朱老师设计两个议题:“我和闰土还有情谊吗?”“我对故乡还有感情吗?”。
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气氛活跃,由“是否有情谊?”朱老师引出对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否有感情?”这一议题,学生情积极抒发自己的观点,如何处理不同意见?朱老师引用文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给出支架,通过环境描写方法的呈现,明确不同意见背后情感的一致性。借助助读材料,了解鲁迅的个人经历,探究何为“民族魂”?进一步升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最后,以写一首小诗作结,主题:“我”所希望的故乡是个什么样子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引导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整堂课,朱老师基于学情,精心设计的系列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魏春燕老师执教《往事依依》一课
基于学生的发现、困惑,魏老师设置情境——校文学社准备以“我们的依依往事”为主题出一期壁报,精心安排了三个活动:寻“依衣往事”,品“依衣往事”,写“依衣往事”。
魏老师有古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依依”为何意导入,理解题目“往事依依”的含义。
接着,魏老师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寻往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分别介绍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魏老师注重了方法的引领,学生在整体上对文章有了把握。小组合作探究“品往事”这一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集体诵读,组长分享小组成果的形式,从关键词“身历其境”、“沉浸”等词中体会往事,学生质疑“极普通的画,为什么百看不厌?”进一步品析文章语言的魅力。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指导,进一步“写往事”,最后寄语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
整堂课,魏老师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捕捉信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去发现,老师有引导,学生去讨论,老师有启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收获,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集体教研
课后,教研员冯志华老师及首师语文组成员进行评课活动。
评课前,教研员冯志华老师先让大家一起学习《山东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评课标准。
备课组长柴淑霞老师:
朱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形式新颖,用质疑引领课堂,还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学生讨论出现争议点时,朱老师能灵活处理,“我”对故乡还有情感吗?借用学过的艾青诗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明确对故乡的表达是深沉的,因为爱,所以情感更深。有一点建议就是,在处理小说人物——闰土时,可以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进一步分析闰土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追思闰土前后变化的原因。
备课组长贾雪香老师:
魏老师的课,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学生有效的把握了文章内容;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个人专业素养高,能有效的指导学生,整个环节完整。魏老师依据课后题,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的设置,目标达成度高。有一点建议就是,在分析文章语言时,根据学情,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深度的挖掘,找准赏析点,进行真实、有效的点拨。
冯志华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素质很高,结合《山东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标准,冯主任和老师们一起就文本理解的准和深两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年轻教师要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冯志华老师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文本阅读要在读中品,在品中悟,在悟中通过读来表达。
最后,冯老师就各个年级的学科贡献率进行了交流,要肯动脑子,肯研究,会研究,肯下功夫。冯老师用身边老师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真实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学会“苦干”,同时要学会“巧干”,努力做一个这样的语文人,一个智慧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踏浪前行风正劲,奋力扬帆启征程。此次视导活动,为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未来发展给予了有力推动。语文组全体老师将厚积薄发、团结奋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努力开拓首师滨中初中语文的新局面!
图文:董梅/范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