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融合实践

创建于4天前
阅读 9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有幸于秦巴明珠——安康聆听了邱俊老师的《知与行——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融合实践》讲座。

       面对全新的七年级教材,老师要打开自我的文本解读,从读者转换为语文老师,同时也要注意课后的补白部分,从而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授知识。

知:从课标到教材

       各种题都从课标中来,是浓缩的,是一种路径。课标体现的核心理念:立足、构建、增强突出倡导。

       邱俊老师列举了《老王》这篇文章,体现了悲悯心,生活中的千百滋味!强调语文老师的能力是上好课,考好试。在这里又特别补充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发展语言实践,从而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突出变化:

1.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育人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体现育人价值和核心素养。

       一课时:《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体现了课堂育人的作用。

       白求恩是什么样的人?方法:默读,横线勾画,画出文中介绍人物世界的语句,明白人物的经历。

       白求恩是怎样的人?方法:波浪线勾画文中作者对白求恩评价的语句。

       整个句子撑起了文章的骨架,相当于议论文中的观点和分论点,白求恩有怎样的影响力

       作业:制作白求恩纪念册(从这个角度培养的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二课时:读一组文章,来分析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通过念一些人们,生发出由白求恩到钟南山这些相关的人物。

       作业:完成一个纪念手册,确定一个主题词,如“医者情怀”等。

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体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达到素养型课程目标。

      《陋室铭》中体现三个任务。

任务一:读文(以各种方式来读)

活动质疑:陋室到底陋还是不陋?有不同的答案。

任务二:读人

活动:探究

       刘禹锡写《陋室铭》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不陋吗?是为了告诉我们对君子美好品格的追求,从而穿插刘禹锡一生被贬外放的经历,一路被贬一路歌。

任务三:读己

活动:思辨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有人认为刘禹锡“陋室不陋”的人生态度已经过时?

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在演讲单元学习中设计的4个场景,让学生选择其一来完成这组场景,既贴近学生生活,让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乐说。又从演讲的对象与目的,内容与观点技巧与风格等方面,扩展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还给学生提供了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完成类似任务的各种解决方案。

4,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学习任务群的突破,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体现了真实的语文情景的情景性,统整学习的主题的综合性,典型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加以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用真实的任务驱动代替反复的讲解。不断提问和简单训练,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邱俊老师还讲到在阅读板块中文本的注释、评点、预习、指导思考、积累与探究,读读写写、语文知识都非常的重要。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但不等同于教材,要重视单元导语的学习。

       眼里有语言文字,心中有了情感哲思,声音里有了生动的明媚,思想里有了电光火石,从而落实到——

行: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定力进步!

阅读 9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