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Farway
创建于10-14
阅读 2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主要依靠创新整合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致力于催生新动能、打造新业态,进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农业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指引和动力引擎,要从以下四个着力点出发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着力构建顺畅有效的农业科技发展机制。一是大力推进构建数智化农业决策和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科学化管理、数智化发展提供高效、准确的管理方案,进而为发挥重庆“土特产”优势,积极推动火锅食材、生态畜牧、重庆小面、中药材、柑橘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质增效。二是加快构建山地农机创新研发网络。重庆山地多、平坝少,耕地资源禀赋较差,要积极构建“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山地农机企业”的研发创新网络,重点扶持一批具备较强山地农机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增强其研发和推广能力。三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增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应用转化能力。积极联动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以及农业科研院所等区域科创平台,加强农业科创平台建设,为农业科技研发赋能添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能力。

着力提升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一是加大种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为着力点,聚焦精深加工、生态种养、生物育种、绿色智能装备等农业关键“卡脖子”领域,重点攻克一批“从0到1”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重庆南繁基地建设,持续优化区域性良繁基地、市级种业基地、畜禽核心育种场等条件设施。二是增强融合性技术创新能力。要善于以技术融合提升重庆地区油菜、水稻、玉米、家禽、草食牲畜等特色种业产业优势转化能力,依托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推动重庆农业产业朝着数智化、基因化、工程化、营养化及绿色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以建立实验室和农田联动机制为前提。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进农业园区、进主产区、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为重庆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着力强化新型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中央和市财政资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包干奖补”原则,为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技术攻关领域提供精准化财政支持。积极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农村数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减轻农户和企业的负担。二是进一步提升农业对社会资本的融资能力。以强化政府投入带动能力为着力点,持续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参与农村数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加大金融工具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等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类机构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扩大农业新质生产力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

着力完善新型农业人才培育机制。一是加快推进“乡村引才计划”。持续贯彻和落实好新型农业人才福利待遇、生活保障、职业发展等吸才关切点,给予其充分的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优化乡村生活条件,增强乡村引才和留才能力。二是完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制度。加大涉农高校与农业企业的互助合作力度,实现专业知识讲授与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在增加农业生产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秉持培养“多点开花”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新型农业业态从业人员孵化制度以及农业人才“传帮带”制度等优势,重点加强新业态尖端人才和传统农业专门人才培育。三是加快高素质“新农人”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特派员“一帮一”模式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利益共同体”结对方式提升特派员与服务对象的创业干事热情,实现与技术、管理、土地、市场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注重从农业技能、管理到农业经济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全方位对“新农人”开展专业化培训,打造一批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阅读 2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