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风夹着桂香扑面而来,我们沉浸在熙熙攘攘的快乐中,流连忘返,纵情言欢,各类病毒和细菌也悄然登场,传染病也频繁成为威胁孩子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这场守护健康的保卫战中,老师、家长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做好预防,提前准备,为了孩子们的茁壮成长,这份传染病预防小贴士,请家长朋友们详细学习,一起为孩子们筑牢健康防线。
呼吸道传染病共同的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
01“疯狂”的流感
流感是传染病防控的重中之重。表现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突然高烧,T38~40°C,寒战、头痛、腓肠肌疼痛,全身不适,其并发症有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
02 “剧咳”的支原体肺炎
该病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其症状为发热、阵发性咳嗽,且激烈干咳,可伴有头痛、流涕、咽喉疼痛、耳痛等。
03 “麻烦”的水痘
该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初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继而水疱液由清澈逐渐浑浊,结痂脱落,大约10天。疱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密度少。
04 “大嘴巴”腮腺炎
该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以5岁~9岁儿童发病最多见。典型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及下颌角处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故称“咋腮”或“大嘴巴”,治疗护理不当可并发心肌炎、睾丸炎。
05 “没脸见人”的麻疹
该病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麻疹后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发热3天开始出疹,疹从头面部自上而下至全身四肢、手心、脚心,疹出透后退疹,全身症状好转。
06 “红舌头”的猩红热
该病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症状特征为:针尖大小弥漫性红色皮疹分布全身,体温38°C~40°C、草莓舌、“周口苍白圈”,疹后脱屑。
消化道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水传播、食品污染、接触传播。发病后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严重者脱水。
01 “米泔水样便”的诺如
诺如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传播力。人群普遍易感,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地容易暴发流行。成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为主,大便特征如“米泔水”样便,伴有发烧、头痛、腹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马上报告学校老师,不要带病上学,建议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复课。
02 疼痛难以吞咽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
患病后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和臀部出现皮疹、斑丘疹、疱疹、溃疡,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01一般性预防措施
① 防
家长和孩子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注意食品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严防病从口入;注意呼吸礼仪,打喷嚏、咳嗽用袖口遮挡。
② 查
关注孩子的健康状态,晨起测测体温,若发现体温异常,或有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治疗,排除传染病。
③报
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立即给老师报告。
④ 治
及时带患病孩子去看医生,切勿带病上课,治疗好转后在家安静修养,注意营养和卫生,尽快恢复健康。
⑤ 消
地面、桌面、门把手消毒处理,居室门窗定时通风换气,衣物被褥勤洗换,勤晒太阳,以保持居家安全、舒适、洁净的环境。
⑥ 保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良好作息,加强体育锻炼。
02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便捷、最有效防控措施。
常规接种年龄0~6岁,家长应在孩子规定年龄内按时完成免疫接种,确保孩子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做到早接种、早保护!
致家长们的一封信
在幼儿园疾病防控中,家长朋友们的支持与配合至关重要。在此希望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和我们共同努力。
01 理解与信任是关键。
请家长理解并配合园方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共同筑起防疫屏障。
02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家长要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要求,做到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孩子善于模仿,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3 保持沟通,携手共进。
及时了解幼儿园疫情防控动态和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若孩子有身体不适,第一时间向老师汇报,共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传染病疫情传入幼儿园。
04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关怀、疏解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
时光温润如玉
愿我们常相见 常安康
让每一个童年都拥有最美好的样态
编辑:吕乐 田余
初审:吕乐
复审:田余
终审:赵凯
注:部分素材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