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25953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记“指向素养,点亮课堂”教学研讨会

创建于10-14 阅读411

       秋高气爽的时节,2024年10月11日,在沾化第一实验学校开展了“指向素养,点亮课堂”的初中化学教学研讨会。

       10月11日下午,赵彦青老师、韩国防老师、王园老师带来了三节基于新教材的三堂课,分别为定量认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透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教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卢巍教授就三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三位老师给出了非常好的课堂示范。

       卢巍教授教授同时提出了意见,进程不宜偏快,贪多嚼不烂。初中的化学学习是为高中学习作准备的。化学是关于变化的学问,要考虑大义角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核心素养是什么?进程太快会导致学生走马观花,不记得句子里的基本含义。要以课本为基础,不能忘本,短时记忆要转化为长时记忆,稳扎稳打。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每一个环节是否都必须要走,每一个环节时间要设置多长?这都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化学也要注重严谨,不然学生会产生理解偏差,比如在原子展示图中氧原子模型红色,有学生会提出疑问:氧气为什么不是红色呢?老师觉得是问题,学生不见得觉得有问题;老师觉得没问题,学生不见得就没问题。自己懂的学生未必懂,不能忽视学生的思维方式。实验不宜多做,而是应该一个实验做充分,不要脱离课本,也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10月12日上午,卢巍教授基于新教材展开深层剖析讲解。从教科书内容编排的思路分析、教科书内容的育人价值挖掘、以教科书为载体的育人实践探索这三个方面展开讲解。

       实验的功能价值是什么?初中学生要形成怎样的计量观,分类观?我们要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宏观——微观——符号的知识框架?化学其实是知道我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研究物质质性变化,化学是原子核不变,核外电子发生转移的变化。而教师教学时要参考两样,一个是教科书,一个是新课标,把课标理念变成教材,让老师们能更好的去教学。

       

       通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和新教材培训活动,使我们受益良多。教师不只是教书匠,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我们要在教学中养成教研一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挥,并逐渐养成培养自己教研一体的良好习惯,课前多思考研究,天天动脑筋上课,这样会有无穷的乐趣,课后多反思,在反思实践中学会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理论对话,与实践对话。在教学生活中,多问问自己:学生学到了什么?你实际上在教什么?我看到了什么?每个环节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没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让教学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长期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可以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家长乃至让国家满意的学生。

       学一次,长一志,用一世。听了专家讲座,感叹专家的博学多思,惊人的创意和精辟独到的分析。培训虽短暂,但确实能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接受了一些新鲜观念,点燃了我们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们前行,激励我们在教育这片沃土生根发芽。

阅读 4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