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德树人,聚力实干担当

——奋力书写红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红安县教育科学研究院
创建于2024-10-14
阅读 3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背景:

       全国教育大会于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讲话进一步强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10月12日,黄冈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督学王杰群到我县开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宣讲围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指导意义,全面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教育本质属性、擘画的教育强国战略图景,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教育强国建设科学规律、部署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三个方面。

       9月29日,全县教育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在龙泉小学报告厅召开,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红波以《领悟全会精神 凝聚教育力量》为题作主题宣讲。宣讲会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深入探讨如何将总书记的论述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行动。

       可以看出,学习好贯彻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人备受鼓舞、催人奋进,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内涵丰富,从建成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到“五个重大关系”、再到“五项重大任务”,既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又彰显改革力度、民生温度,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深远政治考量、宽广国际视野和深邃战略眼光,体现了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决心,蕴含着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殷嘱托。

       可以说,大会必将是一次写入历史、深入人心、开创未来的大会,大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必将对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牢牢抓住重大战略机遇,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大会精神落地见效。具体讲,就是“四个聚焦”“四个突破”: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努力在“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站在新起点,我们要统筹推进全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利用思政课、德育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系统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美育浸润计划、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和科学教育促进行动;充分发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军洞精神、大别山精神、革命烈士精神等红色资源优势,建好用好红色研学基地,深入将军故居开展革命事迹宣讲,开展好英模、劳模进校园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二是聚焦“优质均衡”,努力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上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实施我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保障行动”,统筹适龄人口变化、每个乡镇办好一至两所公办幼儿园,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的同时,推动混龄教育、融合教育和托育服务在乡村小规模园所开展实施。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联体改革落实的力度、效度和信度,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持续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以黄冈市“1+6”高中联校为发展契机,做优做强红安一中,逐步实现县内高中阶段教育“以点带面”,实施红安一中帮扶工程,努力实现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实施“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不断加强红安县特殊教育学校专门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全面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惩治工作。

       三是聚焦“内涵建设”,努力在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内涵发展上深度着力。站在新起点,我们要全面推进质量评价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教育评价从注重“育分”向注重“育人”转变。组织落实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从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配置、教育投入、学业质量及体质健康等项目着手,全面掌握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全面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集成化、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打造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大模型,提供智能备课、课程分析、作业评阅、学习跟踪,家校互动联动等辅助工具,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与个性化教学,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巩固提升,以“双减”为引领,实现“五双”目标,即促进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双提”,推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改”,完善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双考”,优化教学质量评价、育人质量评价“双评”,实现赢得人心、赢得人才“双赢”。

       四是聚焦“强师尊师”,努力在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上取得新突破。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重在惠师。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工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聚焦培养未来教育家型校长和“红系”实践型教育名家,持续实施“百名校长(园长)培训工程”;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持续开展“年级主任核心管理”行动计划,让年级主任真正成为年级工作的领导者、发动者、担当者和服务者,发挥年级主任在学校管理和质量提升基层、基础、基石“三基”作用;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力,通过开展基本功大赛、技能大赛、课堂观摩、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特色活动,强化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断扩大“优师面”;持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完善教师岗位晋升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标准,多措并举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以高质量教育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

       最后,有两点思考:

       一是如何处理好“均衡”与“差异化”的关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削峰填谷,不能“千校一面”或“千人一面”,如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个性化办学,特别是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打破常规路径,打破学段壁垒、校际边界,形成各类学校贯通化衔接培养体系,如何实现实施差异化办学,任重道远。

       二是如何处理好“显绩”与“隐绩”的关系。教育领域的“五唯”现象,根源问题是过于追求“显绩”。如何坚决破除“五唯”,破除功利化倾向,更加注重“隐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如何让评价回归教育的本真,持续深化更加科学、更加多元的教育评价改革,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道阻且长。

(作者:红安县教育科学研究院)

阅读 3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