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臣潘美如何就成了大奸臣

张明1989
创建于10-14
阅读 3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前不久,我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刘备和宋江都是被小说严重贬低的人物,本来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却被小说写成了怂货。有朋友留言说,刘备和宋江虽然被小说严重贬低了,但是好歹还是主角和正面人物,北宋的开国功臣潘美在《杨家将》里直接成了反派和大奸臣,那又找谁说理去?


严格地说,《杨家将》里的潘仁美只是小说中的人物,与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并不是同一个人。但是,作者在塑造潘仁美时,显然是按照潘美这个原型来写的。由于《杨家将》这本书在民间传播甚广,因此潘美这个历史上原本的英雄也遭了殃,成了人人唾弃的大奸臣。其实《杨家将》里90%以上的故事,都是小说家言,是当不得真的。无奈大部分国人,总是将小说当成历史,因此连野史都算不上的《杨家将》,被一部分人当成历史看待,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我们今天不讨论《杨家将》故事的真伪,我们只讨论历史上的潘美是个什么的人。


潘美,河北大名府人,世代从军。公元960年,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有拥立之功。北宋建立后,参与了平南唐灭北汉等灭国之战,功勋卓越,乃是北宋开国年间战功最盛的第一战将。先后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宣徽北院使等要职,特别是第二个职位,其地位大概相当于军队里的二把手(枢密使只能文人担任)。


潘美这样一位战功卓越的开国功臣,为什么在《杨家将》的小说里变成了一个大奸臣呢?这一切要从北汉被灭说起。公元979年正月,宋太宗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崔彦进等军围攻太原。四月初六,北汉主刘继元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与刘继元一同投降了还有北汉名将杨业,即小说中的老令公杨继业。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一代雄主,杨业降宋后,加封其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协助三交都部署潘美驻守北疆。至此,小说中的正反两位主角开始共事。

同样是在979年,辽国为报复宋军的北伐,率兵大举南下,但在满城战败。于是在第二年率军十万直逼雁门,也就是代州,此时的潘美正好率军巡抚至代州,于是与杨业配合打出了威震北疆的一战。


他令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今山西代县西北西陉寨)出,沿小陉迂回至雁门北口,同时自己率部正面出击,与杨业南北夹击,野战争胜。大败十万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经此一站后,杨业成为了“无敌将军”,潘美也在983年被封为韩国公,忠武军节度使,可谓是位极人臣了。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赵光义再次倾全国之力北伐,潘美作为西路军的主力,一路北进势不可挡,连续攻下了寰、朔、云、应等州,他在北方的大地上尽情展示着他锐不可当的进攻。但随着中路曹彬在岐沟关大败,山前战场没有了悬念,辽国的所有重兵向山后压来。潘美的西路军孤军难撑,只能率军南撤,正是这次南撤发生了他一生最大的污点,杨业在陈家谷力战而死,作为老战友的潘美却并没有出手相救,反而撤得更远。


对这件事,《续资治通鉴》中记载“侁自寅至已不得业报,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辽兵败走,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


首先可以肯定,潘美并没有一开始就放弃了杨业,他按照约定和监军王侁率兵驻扎在陈家谷,王侁一直没有等到战报,以为杨业已经大胜,要率军冲上去争功劳,于是把兵撤离了谷口,而潘美虽然制止了,但还是跟着军队一块行动。


这个版本可以肯定的是,王侁责任最大,潘美也逃不掉。王侁作为一个监军,一开始强迫杨业去出战,现在又想上去争攻。属于是心胸狭隘又不懂战场的货色,在《杨家将》中被活剐都算便宜他。


但潘美也逃不掉,作为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百战将军,潘美难道连此时战场上的敌我态势都分不清是不可能的,杨业以少打多本身就凶多吉少,能大胜的几率太小了,所以潘美才会力劝王侁,但也只是劝了劝。面对自己的战友,见死不救,无论怎么洗,潘美身上的这个污点也无法洗掉。


雍熙北伐结束后,赵光义得知此事后大怒,将潘美连降三级,但第二年又重新加封他为检校太师,知真定府,后又改判并州,加同平章事,相当于让他继续镇守太原。但此时的潘美已经形象尽毁了,潘美也在一片骂声中,于公元991年结束了自己征战的一生,在太原去世,时年67岁。


纵观潘美一生,应该算是一位有勇有谋的猛将。但是在杨业兵败陈家谷时,潘美确实没有去救,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污点。然而仅凭此一点,就将一位英雄人物写成贪生怕死的小人和出卖他人的大奸臣,显然还是太过了。古人将文人手中的笔称为“刀笔”,指其运笔如刀,杀人于无形。所以千万不要得罪看似手无缚鸡的文人,否则任你英雄盖世,在他们笔下,也能将你写成奸诈小人。

阅读 3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