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Lee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西校】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备—教—学—评—研—改”教研课程项目系列活动(十四)四年级语文展示课

创建于10-14 阅读261

在这个丹桂飘香的时节,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西校四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丁彦伟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研活动。此次教研展示的课例为部编版语文四上第十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四年级组的七名语文教师经过对文本、教参、课标的研读,结合自己班的学情特点,展示出了一节节精彩的课例。

第一位授课的是刘银娟老师,刘老师课通过单元导语“处处留心皆学问”引出本课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势引出叶圣陶爷爷专门写给儿童的文章《爬山虎的脚》。课堂大环节以闯关任务串联,先扫清字词障碍,其中重点强调“茎”字的读音,并采用字源识字的方法,带学生认识“隙”并理解其意思,引起学生对认字的兴趣。之后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借助预习单,通过抓关键语句的方式梳理各段的主要内容。最后聚焦文章前两个自然段,感受文字之美,在品词析句中让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第二位授课的是霍丽琼老师,霍老师授课时先通过学生观察生活中关于植物、动物的经历导入,引入课题,顺势介绍作者叶圣陶。接着通过学生领读、拉火车读的方式进行,进行识字检验,相机强调多音字“曲”。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每一段写了爬山虎的哪些地方?学生概括出每段的描写内容后再将文章进行分层,使学生了解到文章是从生长位置、叶子、脚三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重点写的是爬山虎的脚,从而掌握文章的脉络。在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时,霍老师先让学生圈画出描写细致的地方,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时相机出示图片、视频,加深学生的感受,还通过换词法,使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最后学生带着理解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

第三位授课的是胡晨希老师。胡老师从单元篇章页入手,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接着通过介绍作者叶圣陶引出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段是围绕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写的,第二段是围绕爬山虎叶子写的,三至五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本课重点从第二自然段入手,让孩子们通借助关键词句感受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准确的表达,初步感受到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准确表达。

第四位授课的是王钰桥老师。王老师采用的是谈话导入的方式,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入手,去引入本节课。接着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梳理文章内容。再由上一个环节引发学生质疑:既然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它的叶子及生长位置呢?小组讨论,体会作者的观察是有顺序性的。通过提问叶圣陶爷爷是怎么评价叶子的?开始本环节的探究,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准确、生动。最后通过“爬山虎的脚究竟长什么样子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在充分的读文后画一画,再次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性。

第五位授课的是孙伟老师。孙老师以简洁的话语导入了《爬山虎的脚》这一课,围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语文要素展开,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了作者对于叶子的细致连续的观察,让学生通过朗读,观看视频的方式体会大自然的美妙,感受语文的魅力。

第六位授课的是黄国静老师。黄老师在导入课题环节,先用《荷花》引出作者,让学生对叶圣陶进行补充性了解,再针对题目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猜测作者围绕爬山虎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最后聚焦第二自然段讲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离不开他细致、连续的观察。

第七位授课的是李玉婵老师。李老师在授课时先进行了预习检查,通过读词检测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再以看图猜作者的方式回顾叶圣陶 ,再引出课题。引出课题后利用预测策略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紧接着让学生读文思考,检验预测是否正确,从而感知课文是从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叶子、脚三方面去写的,其中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接着聚焦第二自然段,通过聚焦关键字词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和用词准确。

每次课例展示结束后,丁主任都会组织老师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及建议,丁主任更是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大家集思广益,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更新,需要不断探索,更需要教师们的努力与创新。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更加踏实、自信地迎接各种挑战,为学生的未来搭建更加美好的语文学习平台。

阅读 2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