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山初驴记

张剑
创建于10-14
阅读 2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4月18日清晨,酝酿已久的昌化片学校校级干部野外徒步登山活动终于成行。7点10分,在“雨披带上,风雨无阻”的号召下,我们整装待发。

       穿越龙须山是队长为我们精心挑选的经典徒步线路,据说,强度中等,风景超赞,是多数初驴、嫩驴首驴线路。龙须山位于安徽绩溪登源河东岸,东连七姑山,有双峰,主峰龙峰,海拔1048.6米,顶有龙池,四时不枯。次峰白沙峰,有龙台岩、石门、石梯、飞瀑诸景。大巴上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久违的笑声和期待的眼神。大家此时都像认真的学生一样聆听着队长激情的演讲。这世上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这群“驴”的初心和雄心。

        九时许,龙须山山脚人声鼎沸,沐浴春雨的龙川张开臂膀迎接远方的客人。队长一声令下:“出发!”50多人的队伍一字排开,这是一支“混编”队伍,有资深户外的“老驴”,有初涉野外的“菜驴”。有西装革履的,有牛仔配马甲的……我们的队长叫“清峰”,人称“清凉疯子”,貌似“凶驴”的;头驴是“丝缘”,兼摄影师;收队的叫“北北”,护花使者——美差……还有十多头“老驴”——队长专门请来指点我们的。更多的是我们这群叽叽喳喳闹着,恨不得一步登顶的杂牌军——“菜驴”。

        离开龙川一路进山,一开始基本是在树林里穿行,林间幽静,泉水叮咚,鲜花娇艳欲滴,水露晶莹剔透。微风吹来丝丝凉意,大家边走边聊,有期待,有兴奋……1小时后,队长招呼我们在一处大砾石上休息,稍事休整,检查装备。接下来的这段路一直是上坡。沿途也没什么风景,就是一个劲的爬山,强度很大。山路盘旋而上,时有峭壁陡坡。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我们的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大。相互鼓励代替了嬉笑玩闹。越涧、过溪、上坡、登岩,大约2小时,到达山脊。视野豁然开朗,整个龙川尽收眼底。极目远眺,登源古溪贴着村庄蜿蜒流淌。盘山小路,深壑幽谷,松柏葱郁,山花烂漫,山峰层峦叠障,山间云雾缭绕,美不胜收。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明代陈章诗:“大峰小峰如削铁,绝顶摩空更奇绝。道人何处架飞云,直上峰头看龙穴。” 满山映山红,红的鲜艳,粉的妖娆。每个人都在“咔嚓咔嚓”声中留下那精彩难忘的瞬间。接下来就要在山脊上行走。行走龙脊,自豪感、征服感油然而生。沙化的山脊很有特色,走在那“沙沙”作响的龙脊,真有点行走沙漠的感觉。眼前的山脊用沙丘来描述会更为贴切一些,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只脚,且两边都是飘然垂落的砂石和白沙,稍不小心就要滑倒,后果不堪设想。这可苦了恐高的“老魏”,在众人鼓励,前拉后扶下,总算是没有掉队。有些路段,比较险峻,便只能靠绳索了。还好队长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第一次借助绳索攀岩,感觉既新鲜又刺激,算是过了回驴瘾。下午一点左右,我们陆续抵达营地,在此我们共进午餐。早已空空如也的肚皮,吃什么都是山珍海味。稍事休息,继续开拔。接下来的路以下坡为主。古语曰: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真的不假。下山路亦尽是风化的砂砾石,滑倒的风险骤然增高。还有几处险境,需要众人合力才能安全通过,危险性和挑战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我们这些“菜驴”,既无“装备”,又缺技巧,摔跤是常有的事,还好有惊无险。到现在才体会到一名真正的驴友对于装备的高要求,也应了那句“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古训。在大家的相互鼓励、相互提醒下我们顺利到了山脚,此时已是下午四点。

        回望来时路,脚印深深!龙须初驴,让我们用双脚丈量了龙须山12公里山路,真正当了回“驴友”,驮着背包穿行在山野、河谷、森林中……挥挥手,轻轻来,悄悄去……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龙须初驴,让我们用心感受到户外运动的魅力,在大自然中行走,眼随景移,心随景动,收获的不仅仅是登顶与征服、快乐与成功,更多的是纪律、团队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2015年4月21日

阅读 2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