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是学校发展的一座丰碑,也是教育传承的生动见证。在这百年的时光里,学校始终坚守着育人的初心,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步贡献着力量。
10月12日,学校有幸邀请到了我校优秀校友,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的王东杰教授为我们进行专题讲学。本次讲学由校长胡长兴主持,校级领导、全体历史教师、高二高三历史科目优秀学生,共计350余人参加。
人物简介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1986年毕业于濮阳县第三中学,1996—2019年就职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19年起担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先后获得四川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7年度)、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度)。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多部。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b49116005e2f4ea7afda75324fe84dd1.png)
王东杰教授一登场,便以其渊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风趣的语言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的讲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前沿的历史教学研究、创新的思维方法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
追寻真正的教育之光
在王教授的引领下,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人类的智慧。历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它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行动,它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我们前行的镜子。
王教授通过历史的讲述,让我们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和价值取向。懂得了在困境中要坚韧不拔,在成功时要保持谦逊,在面对选择时要权衡利弊。在学习方面,王教授希望同学们不要把时间耗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一切以训练自己的能力出发,加强通过材料来审题的能力,提高逻辑判断能力。
认识自己,长短各有其道
王教授引用了古希腊哲学课题“认识自己”,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不断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以实现更加有意义和充实的人生。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相对薄弱的环节。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在数理化方面表现出色;有的人则富有创造力,在文学艺术中能大放异彩。王教授表示: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弥补短处。因为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总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关注心理,勇敢前行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幸福之本,是社会和谐之源。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应对未来社会挑战、为终身幸福奠基的要求。
王教授建议:学生自身要学会调节情绪,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释放压力,缓解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朋友相互倾诉、相互鼓励,共同面对困难。
梦想在青春中绽放
为了守护梦想,同学们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每一天的早起晚睡,每一次的刻苦钻研,都是向梦想靠近的脚步。我们要学会在孤独中坚守,在困难中拼搏,在失败中崛起。
同时,王教授希望同学们要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有阴霾,但只要我们心中有阳光,就能驱散黑暗,看到希望。
王教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有问到关于成功具体的定义是什么?有请教如何看待课本内容与考试内容存在分歧的情况?王教授耐心逐一解答,机智敏锐的回应不仅解决了同学们的疑惑,更给予了他们前行的力量和方向。
校长总结
胡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对王教授的重返母校讲学的这一举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王教授的讲学不仅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胡校长勉励在座的师生,这次讲学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我们能够将所学所悟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优秀校友能够回到母校,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百年校庆因清华大学王东杰教授的专题讲学而更加熠熠生辉。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同学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新的百年征程,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