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课堂风采,促教师成长

——德开小学骨干教师示范课

渣渣兔不渣
创建于2024-10-13
阅读 6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为期一周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吸引了片区各个学校的老师一同前来观摩学习,在教育的沃土上,我们再次播撒智慧的种子,收获了满满的教学果实。

二年级

       王海丽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王老师选取与学生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欣赏由七巧板拼出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作准备。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后,我又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算式卡片送回家,使学生知道每句乘法口诀分别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学生在游戏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解决生活问题,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方美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在教学中,方老师让学生观察七巧板图案的个数和七巧板的块数,学生在观察思考中,通过独立计算填写出1个7到7个7相加的结果,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编口诀,全班汇报。

方老师关注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中:“古诗字数”、“几星期的天数”、“七星瓢虫背上的黑点数”等内容均取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或学习生活之中。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什么时候会用到7的乘法口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感受数学之美。

       霍延萍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本堂课注重乘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抓住了教学重点。创设学生操作七巧板的活动情境,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喜欢的图形,初步感知所用七巧板的块数,使学生体会到每个图案均是由7块板拼成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用七巧板拼摆好的7个图案,形成1个7、2个7、3个7……的表象,进而得出连加的结果,为得出积、编制7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通过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三年级

       王双彤老师执教《方向与位置》。这节课,王双彤老师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开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轻松的,愉悦的,体验着,理解着,掌握着有关方位的知识。不仅真正建立了东,南,西,北的空间观念,而且还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王海新老师执教《方向与位置》。王老师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景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使课堂变的精彩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在新课引出这一环节,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当当一回小小导游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各种建筑物的位置,这样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达到让学生初步感知方位知识的目的。

四年级

       李园园老师执教《平行与相交》。整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案设计有层次。李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等活动,加深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

       《平行与相交》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有实效的课堂。王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通过清晰的教学思路、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年级

       刘超老师的《方程的意义》这一课,首先了解天平,让学生利用天平测量一个空杯子(100g),然后往杯子里倒入未知量的水引出未知数X,学生利用天平分别得出式子X+100>200,X+100<300,X+100=250,学生对各种式子分类,总结从而得出方程的概念。最后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王丹老师的《循环小数》:

       1.本节课中教师在导入简洁明了,在探究新知环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索知识,由浅及深,循序渐进;

       2.在计算、讨论、探究中理解并掌握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通过举例分析得出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3.教师上课有激情,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注重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效果较好。

六年级

       张红妹老师执教《分数除法》复习课。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带着学生回顾单元知识点。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习题讲解和纠错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分数除法的知识点。闯关练习题的设计清晰,突出了整节课的延伸拓展层次性,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合作和表达,教师作为引导者,形成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张文颖老师的授课内容是《比的意义》,以神舟五号这一现实素材作为载体,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以及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比较自然地引出了比的两种情形,并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接着又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探究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怎样求比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向学生介绍了生活中的比有哪些以及什么是黄金比,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德开小学和片区学校的教师们参加听课,认真记录。

      课后任教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评课老师们也在积极的评课。

  各老师真诚热情、"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地进行了评课!就这堂课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我们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到教材与各学科知识整合与迁移的重要性!运用情感、培养兴趣、创设情景、养成习惯,使学生善学,将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课堂精彩纷呈,在课堂导入时激情高涨,神采飞扬;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展示了我校骨干教师坚实的专业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同时,学校领导、教师们也积极听课评课,为整个比赛创设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听、评课活动仅仅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才是活动的意义所在!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德开小学的教育添砖加瓦!

阅读 6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