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杏坛  行思共芬芳——宜章县芙蓉学校教师阅读分享

杨杨
创建于10-13
阅读 31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师阅读分享第七期

前言


     阅读,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文以载道,金玉良言,尽在书中;文以清心,酒酬知己,文酬知音。文字的生命力,如四季的花开花谢,铭记的是爱和温暖。

本期阅读分享人

     王牡丹,中共党员,宜章县芙蓉学校副校长。郴州市数字素养研究团队成员,郴州市义务教育数学学科专家团队成员,宜章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宜章县小学数学工作室核心成员,宜章县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库成员。

阅读书目

作者简介:华应龙: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多本教学用书。

阅读感想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近期阅读的一本书——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学实录,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激情的教育哲学书。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依旧迫切地想与大家分享初读这本书的深切感受。作为一名从语文转数学、数学教学经验不太丰富的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在这本书中,华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考方式。

   一、教学的创新源于问题意识

      华老师在书中提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的创新往往源于对问题的敏感和好奇。华老师说:“有胆识才敢想。”他鼓励年轻教师要有信心,要敢于创新。华老师的课之所以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正是因为他勤于思、乐于思、善于思。华老师说,在他20多年的公开课生涯中,前十几年设计课时就是考虑怎么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后十几年,他设计课时就是在回顾以前的课,思考出一些问题,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了,就是一节创新的有价值的课。要设计一节课,就是要去琢磨这节课,思考以往的这节课存在什么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独立思考,才能找准问题。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二、教学的激情在于持续追求

       华老师认为:“有激情才能想。”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激情是创新的源泉,激情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他在备课时,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种激情,让他在教学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方法和思路。华老师说:“很多创造,往往始于一念之间。”“灵感稍纵即逝。”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华老师有一个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床头有专门记录梦中所思的小纸条,甚至在飞机上用清洁袋脑海中闪现的教学灵感。正是这些杂乱的小纸条成就了那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

三、教学的坚持在于不断反思

      华老师强调了坚持思考的重要性。他在书中说:“坚持想着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坚持是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角的度量”时,他通过坚持思考,创造性地让学生先画角,然后再量角,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量角教学中的难题。在搜寻画出量角器上的角的方法时,华老师又是苦苦琢磨了几天、尝试了许多后才找到合适的方法。

四、教学的转化在于智慧应用

       华老师在书中提到,将不利的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是一种智慧。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他在上课前头不慎受伤,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影响教学,反而将这个不利的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用帽子作为一个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将不利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他的容错教育理念时刻在警醒着我,不需要刻意地害怕错误,也无必要刻意地回避错误,恰如其分的利用错误,解决错误,才可能真正地解决后续出错的可能。与之相反,倘若我们“惧怕”错误,或不愿学生出错,总是或科学或艺术地规避这些错误,那么它一定会在后面的练习、作业或检测时集中暴露出来。因此课堂中的典型错误没让它暴露出来的话,反而是遗憾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一节课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看老师有没有把学生中的错误发掘好了,最后又是否成功地给学生讲会了。正如华老师所说:“化错不是纠错,把差错倒过来,找到错中的对。”“错着错着就对了!”

五、教学的评价在于精准激励

       华应龙老师的教学评价语言深刻、精准,充满了智慧与启发性。他总能用独到的视角和生动的比喻,为学生的思维导航,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深入思考的催化剂。他的评价语言没有停留在“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浮表评价上,他的评价语言恰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准把握的体现,在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语言始终是在为课堂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例如,“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哈哈,你和数学家华罗庚想到一起了,他就是想用这个比方告诉我们数学方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量角器上有两个60度……”这些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更是对学生思考的引导,体现了华老师智慧的教学语言《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考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他的方法和理念,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是一本让我想读、想一读再读的书。我推荐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供稿:王牡丹

编辑:杨淑珍

一审:王牡丹

二审:曹学鹏

终审:刘黎明

阅读 31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