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强调通过教育赋予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应对灾害能力,共享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技能,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区韧性建设的推动者,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
多学一分自救知识,就多一份生命保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震、火灾、暴雨、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及时自救、互救才能更大程度成功逃生,以及减少财产损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切实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
临“震”减灾•安全“童”行
为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切实增强全园师幼的避险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让全体师幼牢固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真正做到地震来了我不怕。2024年10月12日,我园开展了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安全疏散•教育先行
演练前,各班老师组织幼儿开展“地震避险”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幼儿学习地震逃生的口诀“小震不要慌,就近藏一藏”;“楼底往外跑,高楼躲桌底,伏地、遮挡、手抓牢”。幼儿通过学习了解地震的危害,掌握了应急避震和疏散的正确方法。
实战演演练•科学避震
演练一:室内避险
随着第一次警报声的响起,防震演练正式开始,孩子们立刻停止一切活动,在老师的组织下,蜷缩身体、降低重心、双手护头,就近躲到墙角、桌下等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进行紧急避险。
演练二:室外疏散撤离
当第二次警报声再次响起,班级老师迅速组织幼儿双手护头,弯腰,按照逃生路线快速有序地紧急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各岗位教师也在疏散过程中,时刻监控幼儿秩序。
到达指定安全区域后,各班教师立即清点人数,检查是否有受伤幼儿,安抚幼儿情绪,并立刻向总指挥报告,确保每一位幼儿安全。
演练总结•防患未然
演练结束,安全负责人对本次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并强调:“此次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是对全园师幼应急逃生技能的一次检验,提高幼儿的自护自救能力,增强师幼的安全意识,希望大家通过此次演练都能做到防震牢记于心,安全防患于行。”
防震小贴士
一、室内避震
保护头部:用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保护头部。
保持冷静:首先,保持冷静,快速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
寻找遮蔽物:立即寻找桌子、床或其他坚固的家具下避难。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时不要使用电梯,应使用楼梯。
远离外墙:尽量远离建筑物的外墙和窗户。不要慌乱奔跑:不要在地震中慌乱奔跑,避免摔倒或被掉落物品击中。
等待震动停止:在震动停止之前,不要试图离开建筑物。
室内安全地点有:卫生间、实木床下、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承重墙。幼儿园里,桌子下边比较安全。
二、室外避震
远离建筑物:立即离开可能倒塌的建筑物,如楼房、围墙等。
避开危险物:远离可能掉落的物品,如招牌、花盆、玻璃幕墙等。
避开立交桥和过街桥:这些结构在地震时可能会受损或倒塌。
远离电线杆和变压器:避免触电或被倒下的电线杆击中。寻找开阔地:如果可能,尽快转移到开阔地带,远离可能坍塌的地方。
保护头部:用手或物品保护头部,避免被飞溅的碎片击中。
三、正确的躲避姿势
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利于呼吸。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
四、出现险情,如何自救
评估环境:快速评估周围的环境,寻找可能的逃生路线或安全的避难所。
保护呼吸:如果灰尘和碎片飞扬,用衣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移动小心:如果需要移动,小心避开不稳定的结构和掉落的碎片。
使用信号:如果你被困,可以通过敲击声音、使用哨子或手机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节省体力:如果被困,避免不必要的大声呼救,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寻找水源:如果可能,寻找水源,如卫生间的水龙头,以维持生命。
利用周围物品:使用周围的物品,如衣物、布料等,来制造简易的救援工具或信号。
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要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