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展风采,听评共研促成长——滦州市第五实验小学语文优质课初复赛纪实

滦州市第五实验小学
创建于2024-10-13
阅读 18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知识的海洋中,语文是那艘引领我们探索文化深度与广度的航船。

        为深入贯彻落实《滦州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优质课评选工作通知》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滦州市第五实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展示课暨滦州市优质课初复赛于9月27日拉开序幕。

高效课堂  缤纷呈现

低年级组

李伟梅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复韵母ao、ou、iu,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会读会认,进而学习韵母的四声,对形近字母进行区分。李老师关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通过儿歌、游戏让学生得到练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建春老师执教的《ai ei ui》一课,倡导愉快的拼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游戏,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有效平台,使课堂教学达到多维有效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一个个学生感到枯燥的拼音字母变成一个个孩子们喜欢的“朋友”,激活了他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积极性。

谢赛丽老师讲授的是《ie üe er》,课堂上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快乐。谢老师关注到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并且注重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学生,不断表扬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裴翠香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登鹳雀楼》,裴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紧凑,衔接自然。一读古诗读准字音,二读古诗读出节奏,三读古诗读出画面,了解诗意,明白诗中蕴含的站的高,看的远的道理,体会诗人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四读成诵。每个环节学生练习充足,读的认真,充满热情,课堂中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卢小云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学生通过读文勾画,朗读探究,理清了玲玲从“得意”到“伤心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中来,到读中去”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沈小娜讲授的是《妈妈睡了》一课,课堂上老师通过播放赞美母亲的沙画视频营造出温暖的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为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中年级组

曹立娟老师选择了一篇富有诗意、语言优美的《秋天的雨》来讲授。曹老师课前准备很用心,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虽然刚开学不久,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上,曹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以鼓励、赞赏和期待的眼神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学生有了信心和勇气,做到了敢说、想说、愿意说。这节课,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到位,学生学有所获。

朱桂红老师执教的是《听听,秋的声音》,整堂课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学生坐姿端正,听讲认真。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评价机制运用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效果较好。通过指导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达到了预期的朗读效果。

 张颖老师讲授《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分角色朗读红头和青头的对话来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感受它们真挚的友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画图等,让学生逐步掌握重点内容。

商美玲老师讲授的是《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学生们在表演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商老师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引导和朗读的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静思老师执教的是《爬山虎的脚》一课,她的授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将课文内容和单元要素、习作相结合,以表格引导,创设情境,师生互动频繁,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锻炼观察和理解新能力。

毛金老师讲授的是《爬山虎的脚》,课堂上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通过画、演、读等形式,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宋洁老师在讲授《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学思路清晰,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爬的过程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循循善诱,环节紧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高年级组

王亚楠老师讲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本节课设计别出心裁,以长颈葫芦瓶的自述为线索展开教学,借助资料及反复朗读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长颈葫芦瓶的口吻讲述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感受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情。最后通过观看《逃出大英博物馆》短视频再次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衔接紧凑,重难点突出。

张亚男老师讲授的是《示儿》一课,课堂上用祭字的甲骨文来导入,以探讨为何陆游一生都在坚持九州统一的心愿为主线。分别从版图联系对比、北宋南宋生活境况对比、诗人生平经历联系对比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诗人的悲情和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整堂课逐层深入,让理解诗人情感这一抽象化情感体验转化为可分析的具体化意向,让学生的爱国情怀落地生根。

朱玉梅老师执教的是《慈母情深》,在课堂上朱老师环环相扣,紧扣单元要素,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首先,朱老师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从细节和场景描写中感受慈母情深。让人尤其难忘的是朱老师的范读,字字声声触动人心,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的朗读成了课堂上最靓丽的风景线!

高小璟老师执教的是《猎人海力布》第二课时,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文本,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得到收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李鑫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这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李老师一次次的引导学生打破自己刚刚通过学习得出的结论,这样的引领,让学生的学习一步步走向深入,思维变得更灵活、更多元,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写环境用短句也好,长句也罢,都是作者在为了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而进行的。这样的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课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田艳萍老师执教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上田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设置真实情境,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既注重了学生阅读思辨能力的培养,又渗透了语文教学德育功能,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高。

吉祥老师讲授的是《桥》一课,课堂上吉老师以单元语文训练要素为依托,精心备课,细心安排教学训练内容,引领学生通过联系情节冲突和环境描写来品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关注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及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引导同学们体会情节的设计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活、丰满。教学思路清晰,较好达成了预设教学目标。

听评共研 共促成长

授课结束后,各年级组和同年段语文老师们开展了讲课教师反思、听课教师评课议课的交流研讨活动。交流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实效进行了反馈,认真总结了课堂上的得失。听课老师们结合个人教学经验,精准找出问题所在,积极交流行之有效的突破方法。整个研讨活动在热情高涨的互评、质疑、认同、改进中展开,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刘艳芳副校长针对语文课例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的教学方向提出四点要求:

一、深入研读教学目标,紧紧抓住语文要素,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

二、树立大单元的教学理念,联系学生的学习基础,明确好学生本年段应达到的水平;

三、关注全体学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授学生时要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

四、注重学生课堂习惯的培养,多样化激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展示,提出明确问题,精心制作课件。

杨春校长对语文老师如何抓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从大处着眼,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紧紧落实课标要求;

二、认真解读教材,深入读懂文本;

三、课堂上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

四、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提高教师的基本功素质。

滦州市第五实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展示课暨滦州市优质课初复赛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老师们在活动中提高水平,在交流中拓展思路,在研讨中汲取经验,在反思中收获成长。五小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博采众长,共研共学共提升,携手并进促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毛金

审核:刘艳芳

阅读 18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