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有你,共促成长—锡市四中第四期名师讲坛活动

陈敏
创建于10-12
阅读 2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给教师们一个相互交流、探讨、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我校继续进行第四期名师讲坛活动。

曹智伟老师讲授的内容是《自然灾害》一节,通过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标为依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种类,通过活动题的训练理解自然灾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在自然灾害分布与成因方面,通过小组讨论突破难点,最后是防灾减灾部分的学习,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小组合作等交流措施及个人有效避灾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全面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参与度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唐君老师讲授的内容是《24.1.3弧、弦、圆心角》,唐老师用生活中实际问题分蛋糕来进行引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学生进行思考,自主归纳出第一个知识点:圆心角的概念。紧接着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在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证明,唐老师循循善诱,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非常高。在知识点学习完成后,又针对性的设计了几道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在本节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角。

陈敏老师讲授的是七年级上册Unit 1 SectionA一堂英语听说课: How do we get to know each other? 课堂上,老师采用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听说结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带领学生一起理解所给任务意思,听前通过图片预测,并且找出关键信息,确保学生听的准确性。积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为说做充分的准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听讲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初步理解如何了解朋友。总结出打招呼和询问相关信息的问题及答语,开展情景对话。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井然有序。

杜海玲老师以钻木取火,面粉厂爆炸导入引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主题,以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和学生共同探讨燃烧的条件。又以资料分析,展示燃烧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灾难。引出灭火的重要性,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灭火,从中总结得出灭火原理,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以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阿荣图雅老师通过创设克隆猴培育过程的真实情境,围绕"细胞分裂的过程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概念,设计了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分析推理等学习过程逐步构建概念。各学习环节之间过渡流畅、层层递进,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理解。

张秀梅老师的这节课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杨哲文老师在设计教学时重点选取了“百草园”这一片段,由“乐园”入手,分析乐景、乐闻、乐事,条理清晰,小组讨论景物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通过默读、齐读等方式带着学生数次进出课文,游走于生动的文字之间,师生如同在文学的花园中赏玩,采撷到一束束美丽的文字、文章、文学之花。

10月11日上午第二节课,地理组教师谢莹老师在初二十班讲授《自然灾害》公开课。

课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初步认识,通过引导、读图分析,逐步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进行深入探究。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形成小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达成学习目标,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氛围。

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通过箭头、线条等符号,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路径化,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人类活动影响”等,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灾害的真相和危害,更学会了如何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知识和智慧守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此次公开课活动的开展,为老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充分调动了老师们教研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老师们将继续努力向前,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

阅读 2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