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促成长,凝心聚力促发展——韶关市教科院“3 2”驻校华泰小学第一周数学科组周报

韶关市武江区华泰小学
创建于10-12
阅读 7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这美好且充实的日子里,10月10日上午,华泰小学迎来了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董小云老师,她深入课堂调研,了解我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并进行送教指导。

课例展示

董老师先是认真倾听了二年级杨昀老师的课例《动物聚会》。杨昀老师的课以“秋天到了,小动物举行一场庆丰收的动物聚会”这一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并有序的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用前面已学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一些乘法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先列出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再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说清楚每个数所表示的数学意义,引导学生有序、完整的找到能表示图意的所有卡片。学生经过观察发现3×6和6×3既可以表示3个6相加也可以表示6个3相加,但是表示的实际意义可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对算理的认识。接下来,杨老师提出“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杨老师对教材的应用进行了设计,先出示图,让学生看懂图意并说一说笑笑和淘气是怎么用“3×6”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看懂了他人的想法后,学生就能大胆的例举身边能用“3×6”解决的例子,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数学听、说、写等数学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问题意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课例示范

接下来,董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四年级的《角的度量》示范课。课堂上,董老师先是引导学生回顾已认识的角有哪些?引导学生沟通前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和经验的迁移,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估一估两个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接下来,从估到量,问题引需,从测量度数的需求到认识量角器,和学生一起观察交流探讨度量的方法,经历找角、量角、画角等操作活动,逐步递进,层层深入。董老师的课以生为本,聚焦本课重点难点,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和细节处点拨,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她的课堂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学情,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以生生合作交流,学生小组汇报等形式展开教学,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整节课,董老师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探究问题为引子,以操作活动为手段,逐步深入,重视让学生打牢“双基”,同时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实落地。董老师的示范课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老师们也在观摩中深受启发,对老师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改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评课交流

在课例展示结束后,董老师和华泰小学的数学老师们马上进行了评课议课交流活动。先由杨昀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年级教师们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哪些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董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教学洞察力对杨昀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入透彻、专业细致的点评,并对杨昀老师和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的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杨昀老师上的《动物聚会》一课,教学设计用心,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学龄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很高,尤其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中,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完整的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进行表述,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能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有助于发展学生“三会”,也有助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接着,董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准的专业眼光,针对这在本课教学中应如何根据学生学情,更好突破难点,给二年级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还耐心细致的对二年级的数学教师提出的目前存在的教学困惑提出了方法指导。她也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能继续充分的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作用,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关注学生“三会”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实落地,共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集体备课检查及情况反馈

下午,董小云老师认真细致的对华泰小学的教师备课和集体备课情况进行了检查,并组织数学老师们进行了检查情况反馈。在董老师的指导下,老师们对如何深入研读教材、如何进行集体备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大家纷纷表示,会认真把董老师的建议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

教研活动

心中有课标,教学有方向。为帮助教师们加深对新课标和新理念的理解,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10月11日上午,华泰小学数学教研组组织了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了《解读新课标,落实新理念》主题教研活动。董老师参加并认真倾听了由六年级的陈慧娟老师进行题为“解读新课标 探寻新教学——数学‘量感’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素养解读分享。

陈慧娟老师分别从:内涵(什么是“量感”)、表现(小学阶段“量感”的表现)、缘由(为何要培养学生的“量感”)、实际(课例以及实施)、路径(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评价(如何评价学生的“量感”)六个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例对与老师们对“量感”这一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和交流。陈老师认为学生度量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量感推理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实例分析,建议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通过推理、判断、猜测等过程,来促进小学生量感的形成。他们只有经历了猜测、动手验证、修正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有所提升。学生只有既具备量感的相关知识,又具有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才能全面发展量感,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

 在认真倾听了陈慧娟老师的解读后,林文辉副校长也交流分享了自己对“量感”的解读。林副校长对陈老师能认真准备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量感”这一核心素养进行深度解读表示肯定。同时,他也提出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量感”的内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厘清度量单位,合理运用度量策略,合理推理,培养综合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量感策略解决问题,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应从“量感”的定义的历史根源去认识“量感”,例如拓展有关于“度量”的历史文化小知识,让学生认识我国最早的度量工具,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另外,老师们也要关注“量感”的培养路径以及如何评价。

 董老师认真倾听了老师们的交流过程,对华泰小学数学组能认真扎实的开展解读新课标,落实新理念的教研活动表示肯定,鼓励老师们继续保持这种好的教研状态,做一名既有理论专业技能又过硬的新时代的好教师。同时董老师还提出建议老师们可以应因地制宜,把课标进行细化解读,内容可以深入浅出,要让更多的老师能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谈谈想法,有机会参与到研讨交流中来,教研相长。

通过对“量感”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从直观感知、选择和估计的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事物可测量属性和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并通过亲历度量过程、想象推理、估测对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最终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帮他们在数学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随堂听课

 接下来,董老师随堂听了三年级侯忆莲老师执教的《里程表(一)》一课。这节课侯教师创设了生活中关于“里程问题”的真实情境,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亲切有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也有助于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侯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取和分析火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学会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关键数据的数据意识。随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了问题分析,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动手画一画,把里程表转换成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计算从保定到石家庄的里程、保定到郑州的里程”。侯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作图法有助于解决抽象问题,也能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合作、生生交流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节课,侯老师不仅重视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也关注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和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评课议课

 下午,在对侯忆莲老师上的《里程表(一)》这一课评课交流活动中,董老师先是肯定了侯老师在这节课导入部分特别运用了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了一个和课程相结合的动画故事的情境进行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的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鼓励侯老师在这方面以后可以多探究和发扬。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说明侯老师课前有认真进行教材研读和备课。侯老师在课堂中能充分的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侯老师能充分利用中小学智慧平台进行双师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表达能力,值得老师们参考和学习。此外,董老师对侯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出示里程碑时,可以先解释一下“里程”一词的概念。2.导入的故事建议贯穿整个课堂,让课堂有一个完整的情境。3.把生活中弯曲的路线转化为数学的线段(化曲为直),能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董老师站在立德树人、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侯老师的课进行点评,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引领老师们聚焦课堂教学变革,向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不断成长。

 此次韶关市教科院“3+2”第一周驻校指导韶关市华泰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有精彩的课堂展示,更有市教研员的高瞻引领和深度点评,不仅为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也为学校的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风起青萍之末,路成跬步之间,教育之路漫漫,相信在市教科院的关心和支持下,有了董小云老师的引领与同仁的携手共进,我们将在交流中升华教育思想,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深耕课堂,砥砺前行!

图片:数学教研组

撰稿:黄燕群

初审:朱伟芳 吴国秀

‍复审:林文辉

终审:曾凡娇

阅读 7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