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因唐代建造时州治地处漳江之畔而得名。唐《元和郡县志》:漳州,“因漳水而名。”漳水,即今云霄县东之漳江。漳江“溪水自西林而出,海水自铜山海门而入,清浊合而成章,故名”。
土楼
此次漳州第一个景点是土楼,也是《大鱼海棠》的取景点。土楼主要集中在南靖县。
土楼外观大部分是圆形,也有部分是长方形,但无一例外,进入土楼只有一个大门,所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以前土楼除了居住功能,因当地群山环绕,地势险要,土楼还有防御外敌或者猛兽的作用。我们此次去的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田螺坑土楼群和怀远楼,和贵楼。
土楼采用土、木材、石块为材料,一般多为三层,同一楼层彼此相通,也有部分楼是互为独立的,相通的楼就像我们以前生活的“筒子楼,大家共用一个通道,不分彼此;独立的应该是以家族或家庭为界,有独立的上下楼梯,彼此又保留了独立空间,有点像把一栋栋别墅团成一个圆,共享一个入口。
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四菜一汤”。
最有趣的是裕昌楼,歪歪斜斜的柱子看着快要坍塌的样子,只有一楼的柱子是直的,二楼以上的柱子都是东倒西歪。歪斜的木柱达210多根,最大倾斜度达15度,几百年依然如故,俗称“东倒西歪”楼。
最奇特的是和贵楼(此楼在云水谣景区),建于清代雍正十年,一是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却固若金汤,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仍屹立不倒;二是楼内天井卵石地面,踩上去会产生涟漪般震动;三是楼中两口水井,相距仅十八米,却一清一浊,形成鲜明对比。
云水谣
云水谣景区原名长教,因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在此拍摄取景后,改名云水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子,村庄背山临水,沿河而下,一条贯穿村庄的鹅卵石路蜿蜒延伸,看过百年大榕树,水风车,土楼,坐在河边的榕树下喝茶发呆,微风吹过,目之所及郁郁葱葱,清澈的水流叮叮咚咚,时间似乎就静止在这里,不急不躁,岁月安好。
图中绿色下方为沼泽地
漳州古城
古城坐落于漳州市区,面积不大,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
城里的道路都是以城市命名,如“北京路”、“香港路”等等;特色景点就是文庙、“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石牌坊、府衙旧址、东西桥亭,世界最小的空中庙宇——伽蓝庙等;建筑风格上有被成为“番仔楼”的小洋楼,保留闽南古风的传统小楼,交相辉映,并不觉得突兀。在府衙旧址处的非遗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漳州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芗剧、锦歌、蔡福美制鼓、八宝印泥等的文字图片实物介绍。文学馆里有作家杨骚,林语堂、许地山,三人并称漳州现代文坛三大家,记忆一下就被拉回到《落花生》的课文了,原本的大家也有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
闽南神仙多,文庙是特别的一处。漳州文庙供奉孔子,庙宇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两旁为东西两庑及敬一亭等,庙中尚存有元延碑、明洪武碑及正德碑等。大成殿内部结构和细部装饰均为宋代遗物,与北方庙宇不同的是,各脊侧面雕塑花鸟、卷草等装饰,正脊两端为燕尾状。
泉州
泉州,上古为百越地,《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泉州也叫刺桐城,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老城区西街,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为了护佑后代子孙,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道场,目前寺庙中还有一棵巨大的桑树。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也是游戏《黑神话 .悟空》的取景地之一。
庙宇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开元寺特别之处之一:与其他寺庙不同,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而非四大金刚。
开元寺特别之处之二: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脊梁上不是神兽,而是一排鸽子石雕,偶尔寺庙中养的鸽子也会飞上屋脊,一静一动,交相辉映。殿内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间各有补间铺作两朵,尽间仅一朵。斗拱上雕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
开元寺特别之处之三:东塔称为“镇国塔”,塔身浮雕多是高僧菩萨,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对塔身起到稳固作用。西塔称为“无量寿塔,塔身浮雕多是神兽花草。导游说,东塔北面第三层,有个浮雕(如下图),据说是玄奘法师和悟空,悟空戴着弼马温的官帽,仰头看着师傅。
五店市传统街区
放弃了簪花遍地的蟳埔村,在民宿管家的建议下来了五店市传统街区,这个景点属于后期合成,就是将一些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厝建筑的老房子平移在一起,并按一定的布局规划,整个路线会更加顺畅舒适。
街区内主要是民居和宗祠,有夯土房屋,也有闽南传统宫殿式红砖建筑,更有中西合璧的洋楼,还有一处布政衙。走在石板小巷中,历史的风扑面而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为传统的木质建筑,还有精美细致的木质雕花,石刻,不由赞叹我们祖先的巧手和奇思妙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多商贾,但这里也有一条状元街、探花巷,记录着曾经的辉煌。
在五店市主要是看闽南特色建筑,其特别在于“出砖入石”,它是闽南建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不仅冬暖夏凉,还坚固防盗。当地人以“金包银”、“鸡母生鸡仔”、“百子千孙”等吉祥寓意“出砖入石”。
洛伽寺
一个我总也叫不对名字的地方---洛伽寺,它位于石狮,离泉州市局有一定的距离,是观世音菩萨之道场,建立在海边,涨潮时如海面上的寺庙,被称为“蓬岛佛国”。寺庙不大,主体以橙色配色,脊兽呈龙样子,色泽鲜艳明亮,配上海天一色,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尊高达数十米的千手观音像,是拍照的绝佳场所。
梧林传统村落
一个因《小娘惹》出名的村落,小娘惹,是指居住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土生华人女性,当时泉州很多人背井离乡去了东南亚,并凭借自己的努力生存壮大起来,并形成了土生华人文化与南洋“文化融合”的独特产物。
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整个村子没有规划,比较原生态,能看的一些传统与南洋结合的建筑都历经时代的洗礼,并没有刻意去做调整,配套一般的同时保留的也比较好,大部分都是来拍摄娘惹装的妹子们。
村子的特点就是华侨比较多,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美称。如外墙斑驳的朝东楼、被古榕笼罩的德鑨宅、号称“九十九门”的德养宅、孔雀成双飞的胸怀祖国楼、单身复式公寓的梦菜家声楼,在这里,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建筑共存,也映像了泉州这座城市作为较早的对外经济出海口城市的开放与包容精神。
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前身为“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 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源地。
现在的南少林是翻建的,里面每天有一场被出租车师傅喻为的“花拳绣腿”的武僧表演,最小的小武僧才3岁。后来我们在返回的途中,也走到了古南少林的遗址处,现在就剩一个山门遗迹了。
关岳庙
关岳庙在西街附近,按民宿老板的介绍,此地为南方关帝庙的总舵头,其他地方的关帝庙都是此处的分支。除了主祀关羽,还祀岳飞,所以称之为关岳庙。
庙宇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正位左祀关羽,右祀岳飞,左旁崇先殿,祀关帝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庙早上6点半开门,香火旺盛,我们也入乡随俗的拜了拜。
非遗文化馆和海外交通史陈列馆
非遗馆主要是陈列石雕、木雕,音律,服饰等等传统文化的介绍,比较有特色之一的就是木偶,一个提线木偶制作精良,重量达5-6斤,整个木偶戏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融入戏曲及话剧成分,很是特别。之二是灯笼的制作,灯笼千姿百态,寓意丰富多彩,制作工艺复杂精致,再次被祖先们精湛的手工艺折服。
海交馆主要是船舶展示馆,从船舶的起源到各地、各个时期船舶制造的特点,有实物场景,还有20元的电子语音介绍,非常方便。
最后说说住宿和交通,我们是坐高铁穿梭在两个城市间。
漳州古城和泉州西街建议步行,尤其是泉州西街相接的中山路,基本上一步一景,旁边的建筑各具备特色,用脚步与历史对话,用眼睛发现传统的唯美。
南靖土楼因为在山区,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包车或自驾会方便一些。
泉州洛伽寺、梧林传统村落、五店市分别在晋江和石狮,打车比较方便。
南少林和两个展览馆在一起,可以乘坐市内公交,或者在老城区做“小白”转公交。“小白”需要下载小程序,可以预定线路,也可以在路边招手即停,无论远近2元。
住宿我们住在一家叫“宿园”的民宿,离西街很近,但又远离喧嚣很安静,老房子特别舒服,老板也特别贴心。
看看我们的民宿
最后上点西街夜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