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镜头去学佛——汉传佛教现存最早的尼僧寺院永泰寺及其他

李文勇
创建于10-12
阅读 89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中国,嵩山少林寺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相距少林寺两三公里的东边,有座被当地人们称为“女少林寺”的永泰寺,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永泰寺位于太室山西麓,坐东朝西,面对少林寺,背依望都峰北临子晋峰。永泰寺创建于公元512年,仅比少林寺晚了17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据记载,历史上北魏文成帝之女转运公主、南朝梁武帝之女明练公主、北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都在永泰寺出家修行。严格地讲,永泰寺有三部分组成,北魏文成帝之女转运公主最早在此修行,永泰寺的前身为“转运庵”,是专供转运公主修佛的场所。时间不久,位于长江以南的梁国,当时的皇帝是梁武帝,他有一个公主叫明练,是达摩大师的“铁粉”,她听说达摩大师在中岳嵩山一带传教弘法,便专门从江南跑到北魏管辖的中原,拜达摩为师,修行佛教。因为公主的女儿身份,不便与众寺僧共同修行,明练公主受其父梁武帝资助,便在转运公主的转运庵旁边,修建了一座规模不是太大的尼僧寺院,取公主之名,称“明练寺”。到了北魏正光二年,也就是公元521年,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按辈分,永泰公主应该给转运公主喊姑太),因不满其母胡太后的荒淫残虐、独断专行,于是舍弃公主尊位,来到明练寺削发为尼。由于其潜心修佛、乐善好施,因此,受到广大僧俗百姓地尊崇和爱戴。为了让永泰公主更好的持佛传法,孝明帝专门在明练塔旁为其敕建尼僧寺一座,故取名“明练寺”。由于永泰公主在民间影响很大,她圆寂之后,人们把明练寺干脆称着永泰寺,寓意那个寺院就是永泰公主修行的地方。相当长时间里,明练寺、永泰寺,一寺两名,两名同用。明练寺真正更名永泰寺,是在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706年)的事情,当时嵩岳寺道莹住持上奏朝廷,请求整修明练寺。无巧不成书。明练寺本来是北魏时期的永泰公主的修行道场,巧合的是,唐中宗李显也有一个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这个永泰公主年轻命薄,年仅17岁就死于难产。武则天比较喜欢她,恩准永泰公主陪葬乾陵(去过乾陵参观旅游的人都记得,在景交车站边就是永泰公主陵,对外开放)。在修葺明练寺的时候,在明练寺再增置伽蓝寺一所,并以永泰为名,度尼僧十四人充实寺院。为了给李仙蕙这个永泰公主续福,便把她的灵牌供奉在明练寺皇姑楼内。之后,正式把明练寺改名永泰庙。到了宋、金时期,禅宗在汉传佛教中占据主导地位,寺里尼僧为了标榜自己是佛教禅宗正脉的,便把永泰庙更名为永禅寺。元、明以后,永禅寺又恢复称永泰寺,一直沿袭至今。元初时期的少林寺,福裕和尚创立了少林寺雪庭曹洞之宗,并撰写了子孙70辈诀,此后历代少林寺和尚均照此取名。与少林寺渊源非常深的永泰寺尼僧,便按照这个顺序排名论辈,尼僧圆寂后也归葬建塔于少林寺塔林。永泰寺尼僧自称永泰寺是少林寺下院,永泰院或永泰庵便成了永泰寺的别称。

至于转运公主的转运庵,明练公主的明练寺以及永泰公主的明练寺,三者什么时间合并为一,没有史料记载,也无关紧要。但是,现在的永泰寺,是在三个寺庵的基础上扩大兴建的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因为在历史上,该寺曾有转运、明练、永泰三位公主在此出家修行,从而成就了永泰寺无比尊崇的地位。不仅如此,传说中的明练公主,曾经是达摩大师的高徒,成就了永泰寺是中国第一座禅宗尼僧寺院的地位。同时,北魏时期先后有两位公主在此修行,史无前例的成为中国第一座皇家尼僧佛寺。传说,明练公主是达摩大师来中土弘佛时期的四大弟子之一,也是四大弟子中唯一一位女性弟子,是汉传佛教界公认的禅宗尼僧鼻祖。到了李唐王朝中期,随着禅宗兴起,永泰寺也随之借势出名。除此之外,后来一些人对永泰公主出家也给与了非常高的评价。极其典型的就是明代费必兴,他在撰写《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时称,永泰公主出家为尼,是佛教禅宗传播早期,继达摩面壁、神光断臂得法之后的第三件大事。可与“五叶敷荣,千花竞秀与三花之树、五衢之禾相辉应”。对此,我不敢苟同。永泰公主出家为尼,仅仅是出家修行而已。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并到永泰寺现场观察,结论是:永泰公主出家与达摩大师以及达摩创立的禅宗没有半毛关系,说永泰公主出家是继达摩面壁、神光断臂得法之后的第三件大事,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之嫌。我个人认为,永泰寺没有传说中的明练公主在此出家,也就不能成为中国最早的禅宗尼僧寺院,也与禅宗扯不上关系,后来也就没有多次修复殿宇的价值;转运庵、明练寺面积都不大,没有永泰公主来此地出家,永泰寺就不会形成现在的规模。

当然,就永泰寺规模而言,远不能和与之相邻的少林寺相提并论。但是,永泰寺作为汉传佛教的宗教信仰场所,又是传承一千多年的尼僧寺院,其佛菩萨供奉、信众的修行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与其他汉传寺庙没有多少差别。在戒律方面,按照佛教《四分律》所载,比丘(和尚)有250戒,比丘尼(尼姑)有348戒,就是要求受足戒的比丘、比丘尼应该严格遵守的戒律。从尼姑的戒律比和尚多来看,永泰寺寺庙的管理要比少林寺严,尼姑的行为规范桎梏也比较多。这些不是永泰寺一家尼僧寺院如此,其他的尼姑寺庵都是这样,缘起于佛祖释迦牟尼,一直认为女人障重。因此,才制订更多地清规戒律去束缚尼僧。

永泰寺在寺庙布局上与其他寺庙大同小异,现存主要建筑共分五进山门、天王殿、中佛殿、大雄宝殿、皇姑楼,厢房有伽蓝殿、六祖殿等,红墙绿瓦,各殿佛菩萨雕塑精美异常、建筑古朴大方。寺院后山坡上有:唐永泰寺塔,金代均庵主塔、明代肃然、无为普同之塔,这些古塔,造形优美,秀丽挺拔,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文保工作十分到位。寺内散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雕等40余品,极具文物价值。据了解,永泰寺南北宽42.4米,东西长157米,是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些文物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如,在盛唐时期因供奉佛舍利而敕建的永泰寺塔。该塔因寺得名,平面呈正方形,塔的最上部为塔刹,由仰、覆莲、五重相轮组成,通高约24米,券门朝南开,上部为11层密檐砖砌,是密檐式塔的典型代表作品。在我没有到永泰寺之前,还以为永泰塔是永泰公主的墓塔,既然是敕建,说明该寺在盛唐时期很有影响。随着岁月的流逝,目前仍留存于世的唐塔已为数不多,正是这些为数不多,且留存下来的古塔,记录着一个寺院在历史上的辉煌与荣耀。

因为永泰寺的文化背景,以及与少林寺之间的渊源,据说前些年,永泰寺还成立了女子武术学校,弘扬国粹,强身健体,成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的新引擎。甲辰金秋,神清气爽,兴致勃勃地驱车来到寺门前,结果,吃了个闭门羹。据禅餐素食馆里的人说,新冠疫情以来,永泰寺一直关门,没有开放。听了失落感顿时升起,心尤不甘,便顺着寺院墙绕两圈,希望能够有后门进入,最终还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路上,我思绪不断,心里想,国家和信众投入这么多愿力,让千年古寺焕发生机,如果长期关门大吉,即冷落了佛菩萨,也寒了信众的心,更不能向世人展现永泰寺正道佛法。

永泰寺的中佛殿前有一棵杨树,据说有1500年的历史,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杨”。据记载,当时寺院修起來后,需要在中佛殿前立一旗杆,急忙中也找不到合适的旗杆,当时就有人砍了一棵杨树作为旗杆插在土里。令人意外的是,杨树刚埋下不久,便发芽抽枝了,并一直活到现在,并且十分旺盛。寺内还有一颗古娑罗树。传说此树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从印度带来的贡品,当时孝明帝为了让他妹妹永泰公主修行的永泰庵,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皇家气派,特将此树赐予永泰寺,并由永泰公主亲自将此树种在了寺内的大雄宝殿之前。这一说法鄙人不敢苟同,永泰公主出家是公元521年的事情,摄摩腾和竺法兰到中土传佛是在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两者相差400多年。生长400多年的娑罗树也算古树了,移植是不可能的事。最有可能是以那颗娑罗树为母本,在新枝上嫁接,或者树种子发芽,然后移栽到永泰庵的。

本文刚开头,我就介绍说了,永泰寺又有着“女少林寺”的说法,主要原因是该寺为一座专供尼僧修行的寺院,而且与少林寺关系密切。少林寺与永泰寺一脉相承,互为影响。少林寺为中土禅宗祖庭,永泰寺为中土禅宗尼僧祖庭,两座寺庙建寺时间仅仅相差26年。

永泰寺初创时的三个公主中,与达摩以及后来的少林寺渊源最深的要数明练公主。说起明练公主大家都不了解,但要提起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大家并不陌生,这一位明练公主就是他的女儿。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他治下的梁朝,是南北朝最为稳定、富足的几十年。晚年梁朝爆发“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囚禁,八十六岁时饿死于台城。梁武帝一生笃信佛教,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先后4次脱下帝袍,换上僧衣,在皇帝位置上坐的好好的,突发奇想到金陵同泰寺出家。他出家时间最短的是四天,时间最长的是三十七天,每次都是大臣用钱币把他赎回到皇位上。可能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明练公主天性善良,她和父亲一样,整日念经谈佛,且极有悟性。有一天,梁武帝和国师宝志和尚争论不该放走达摩的事情,在一旁静听的明练公主,对达摩“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观点,崇拜得五体投地。她心如明镜,感觉顿悟,觉得达摩就是她今生等待的师傅。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决定追随达摩,一心拜达摩为师。听说达摩现在在中岳嵩山传道修行,明练公主不顾父亲和家人的反对,毅然走出皇宫,来到嵩山五乳峰达摩面壁的“默玄处”洞口,死缠硬磨非要拜达摩为师,甘心做他的徒弟。后来达摩看明练诚意十足,又很有悟性,就答应收她为徒,赐法名道迹,法号总持。从此,明练公主就成为达摩的第一个女弟子。在收明练公主做徒弟之前,达摩已有慧可、道副、道育三个男弟子。由于明练是女子,与师兄们在一起生活,起居颇有不便,于是梁武帝就出资在转运庵边建起明练寺,专供明练公主修行。传说,达摩及僧人们住在少林寺内,按佛门规矩,徒弟每天都要朝拜师父,因明练的寺院离少林寺有一段距离,若每天都前去朝拜很不方便,因此经得达摩同意,寺院修建时一反天下寺院都座北朝南的习惯,将大门建成座东向西,朝着少林寺的方向,与少林寺遥遥相对。这样明练公主每天就在寺内朝拜师父,不用跑到少林寺朝拜。明练在寺中念佛习武,最终成了达摩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因明练公主是禅宗的第一位女僧,开创了禅宗尼僧的先河,所以后人称总持为佛教禅宗尼僧的鼻祖,称永泰寺为佛教禅宗尼僧的第一寺院。

明练公主一直是一位传奇、神秘的似有非有、似无又有的人物。传说达摩祖师圆寂后,明练就离开永泰寺,前往湖州弁山隐居。对于这个传说,我个人认为可信度比较高。在当时,湖州属于梁国管辖,明练公主可以较好地受父皇萧衍庇护。更主要的原因是受环境所迫,无法在永泰寺(明练寺)待下去。大家知道,达摩来到中国,开启汉传佛教禅宗先河。然而,一开始,禅宗“传佛心印”的观点,并不被主流佛界认可,普遍认为不属于佛家三学(戒、定、慧)的纯正类型。禅宗主张的佛理,在信众中并不被人相信。少林寺早期是修行律宗法门,达摩并没有在少林寺做过方丈、住持,甚至与少林寺里的僧人水火不容,他主要游离于嵩山一带,长时间在五乳峰“默玄处”山洞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达摩洞”修行。到四祖道信时禅门才开始扩展,道信在黄梅双峰山聚众定居,垦荒自给,才结束了禅门弟子的流动生活。到了五祖弘忍时,禅宗主张才被朝廷承认,信众接受。

达摩初到中土,弘法传道极其不顺,甚至生存环境都存在问题。达摩从广州入境来到金陵,初见梁武帝,两人面谈不契,话不投机,遂一苇渡江,仓惶北上来到北魏的地盘,在北魏都城洛阳住了一段时间。后来,达摩来到嵩山的法王寺和少林寺,在嵩山一带禅修并弘扬佛法。说巧不巧,达摩又遇到少林寺慧光(光统律师)等同行冤家,他们之间存在着佛理之争、派系之争,也有人认为是争夺达摩带来的佛主袈裟,不论什么情况,后来双方的矛盾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据说,达摩遭到了光统律师、流支三藏等人的人身迫害,竟然六次派人下毒,最终因中毒不救而死。树倒猢狲散。师父没了,达摩四大弟子也无法在嵩山生存。他的四大弟子中,慧可传承了达摩衣钵,隐修于岳西县司空山;道副跑到江南,受到梁武帝萧衍敬重,专门给他修建了一座“开善寺”,据说他印证的佛果最低,但是《续高僧传·僧副传》有其记载;道育生死不明、不知所踪(终);传说明练公主隐姓埋名,在湖州弁山隐居修行,诵法华经二十年,引来孔雀听法,圆寂后葬于法华寺。又传说,明练公主全身葬于塔中后,舍利塔中长出一朵青莲,弟子们开塔一看,发现莲花长在舌根上------

    明练公主是禅宗门派第一个尼姑,有些人误认为明练公主是中土汉传佛教第一个尼姑,这是不正确的。那么,谁又是中土第一女尼呢?其说法不一,其中两种说法可信度比较高,但也有许多证据需要充实。一是梁代有个叫宝唱的人,曾经在他撰写的《比丘尼传》和《名僧传》中记载: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这是我国比丘尼的开始,并与其他24名尼僧一起在洛阳宫城西门共筑“竹林寺”,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尼众寺庙。他还在《名僧传》记载,公元260年,有个叫朱士行的人,在洛阳白马寺首登戒坛,剃度出家,由此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和尚。二是据宋赵令时的《侯鲭录》记载:“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济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尼之始也。”我个人认为,两种说法都经不起推敲。第一种说法是在时间上让人不可信,佛教在两汉之间就已经传入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公元67年,摄摩腾和竺法兰白马驮经到洛阳,后来汉明帝建白马寺,标志着佛教正式在中土扎根传播。《比丘尼传》说,佛教传入中国二百多年后才出现第一尼僧,以及《名僧传》说的,公元260年才出现第一个和尚,显然有悖事实。第二个问题是,宋代赵令时写的《侯鲭录》,记载汉明帝时期刘峻、济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可信度非常高,不足之处就是缺乏资料来源,没有让人信服的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梁代宝唱和尚撰写的《比丘尼传》,是为晋、宋、齐、梁四朝六十五位著名的比丘尼作传记,真实全面,可信度高。唯一让人费解的是,书中居然没有明练公主(或者道迹、总持)的传记,不能不让人对明练公主的身份,以及是否真有其人产生疑问。从明代费必兴撰写的《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看,费氏评价最高的是永泰公主,而不是明练公主------

    尼僧自佛教创立不久就出现,并非只有中土才有。据佛经说,释迎牟尼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许出家受戒。大爱道为佛教女性出家的第一人,开佛教收女弟子的先河。释迦牟尼出家的时候,他的妻子想跟随他一起修行,佛陀没有同意。之后,佛陀的姑姑也屡次相求出家,最后,在阿难多次周旋劝说下,佛陀才同意她们与大爱道一起入了佛门。此后,佛界才有了比丘尼。在印度,佛教的出家女性,年纪小的叫沙弥尼,年纪大的叫比丘尼。尼姑是中国人对佛教的女性修行者的俗称,东晋时才开始有“尼姑”的叫法,东晋以前,把尼姑叫比丘尼。

    说到这里,人们肯定要问,既然永泰寺是中国尼姑修行念经的地方,为什么永泰寺不叫永泰庵呢?对于这样的疑问,我自己也不解。后来,据现场了解我才知道,信众和当地群众也有好多人称永泰寺为永泰庵,可能是受到历史上佛教信众“男僧住寺,女僧住庵”的影响。事实上,寺与庵都是佛教僧侣传法修行的活动场所,男、女僧人都可以参与,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之分,现在很多寺庙都还是男、女同修的。佛教的清规戒律是比较多的,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僧家。所谓“庵”,单从字面意思讲,是僧人居住的小寺庙。但在古代,则是僧人对自己居住地方的谦虚说法,也就是说不论僧人的住的房屋有多么豪华或简陋,对外人说起来,都谦称为“茅庵”或“草庵”。如嵩山地区的初祖庵、二祖庵等,历史上居住的都是男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有象永泰寺这样规模的尼僧寺院也不多,我们所见所闻地,大多是三五个尼僧在一起修行的佛庵或者佛堂而已。因此,尼姑修行的地方就叫“庵”,仅仅是我们大脑里潜意识形成的观念而已。

    星沉斗移,沧桑变迁。随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暮鼓晨钟、袅袅青烟,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事实上,“红尘”与“佛门”仅一步之遥。面对永泰寺兴衰轮回,怀古扶今,唯旷静超度、平淡空无才是魂灵,由此启迪众生去“顿悟”与“渐悟”,步入至高至真的境界!

     

文   字:李文勇

摄   影:李文勇

阅读 89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