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共芬芳——听夏建军老师讲座的一点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曾妙婷教研工作坊
编辑于10-13
阅读 10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9月26号我有幸和坊主曾妙婷老师一起参加广东教育院“走进惠州教研帮扶活动”——道德与法治惠东县专场,在惠东坪山二中听了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夏建军老师的《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命题与教学转化探索》专题讲座。

讲座期间,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这个问题引起我的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4年版)》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构建。要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这就告诉我们广大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为了出新、出奇,而是为了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好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我认为小组合作是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学习目标达成为标准,以相互支持、共同成长为目的,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载体的组织形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那么什么问题需要合作学习呢?一提问,全班都知道答案,那种课本都可以找到、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就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这种问题还搞合作,那就是形式主义,没有任何意义。夏老师认为一个人不能完成或一人不能很好完成的才需要合作。

如何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教师选合作内容,促学生共研共析。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钻研教材,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中情境设计要注重生活化、日常化,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小组合作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与梯度,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求知欲望,以此促进学生间的共同研究与深入分析。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跟教学目标无关的活动都是无意义的。因此,我们设置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跟教学目标一致。

第二,教师当适时引领,勿让合作旁观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当学生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了困难,想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需求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合作。合作学习要应时而用,应需而生。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交流时,教师应继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

第三,合作学习论且展,点评穿插更精彩。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有讨论就要有展示,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展示更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再给予及时的点评和纠正,为学生指引思考的方向,学生能理解的更好。这样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热烈,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拓宽思路,深化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各种讨论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进行开展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

撰文:林伟斌

编辑:陈思思

审核:曾妙婷

阅读 10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