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而有道众行远,深耕课堂促成长——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地生组研-听-评系列教学活动纪实

38中学教育集团 张舒
2024-10-12
阅读 39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花开金秋季,同心掬得满校香。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新学期蓄力起航,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开展了研-听-评系列教学活动,罗海燕校长和魏丽莉主任共同参与活动,与老师们一同交流,给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地理组

        地理组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共同对《气候》一节进行研究,整体把握本节的知识重难点及思路。每位教师分享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刘建华老师以“高效课堂”为追求,课堂目标明确。在气温的南北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教学环节中,依次分析了对农作物、主食、水果、农作物熟制、温度带划分、居所等方面的影响,结构清晰,设计合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达到了高效的课堂效果。

        张润洁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世界气候的知识,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在教学中,张老师恰当地补充了一些课外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朱曌悦老师的课堂慷慨激昂,课堂氛围浓厚,通过播放降水的视频,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朱老师带领学生先后分析了降水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又讲解了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学生听讲认真,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

        于晓华老师十分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课堂上首先回顾了地形地势的内容,为学生理解气候的知识打下基础。于老师同时擅长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与学生交流假期的旅游行程,引出我国气温南北方的差异,学生积极分享,收获颇丰。

      魏畅老师紧密结合时事,在课堂的开始,通过播放刚发生不久的“重庆高温新闻”的视频,自然引出本节内容。在课堂上,魏老师让学生上台描画等温线,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张舒老师注重情境教学,设计了“候鸟老人迁徙”的教学情景,一镜到底,前后呼应。通过探究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层层递进,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课后,地理组的老师们共同评课,积极交流,传承优点,改进不足,将共同备课落到实处。

生物组

       生物组的集体备课模式是分工合作,每人分配一节,一人主备,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准确把握知识结构。

      李树伟老师讲解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节。在课堂的开始,李老师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水果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思考——有机物是依靠什么来合成的?接下来李老师出示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资料和图片,初步得出结论。李老师恰当地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提升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周俊玲老师讲解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一节。周老师通过提问学生“采摘莲叶过多,为什么会降低莲藕的产量”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观察叶片的结构,周老师播放了视频,首先让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及临时切片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了叶片的结构,落实了学习目标。

        张瑛老师讲解的是《呼吸作用》一节。张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通过教师提问并让学生上前展示,对之前所学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和总结。接下来张老师向学生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萝卜为什么空心,苹果放久了为什么不甜”,引发学生思考,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杨兆华老师讲解的是《蒸腾作用》一节。杨老师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接下来杨老师通过播放视频,与学生共同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杨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节奏紧凑,学生积极互动,课堂参与度高。

        在每节课结束后,生物组的老师们聚在一起评课,共同交流反思,携手进步。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集百家之长才能精益求精。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本次教研活动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会不断求索,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编辑:张    舒

‍初审:魏丽莉  于建国  刘建华  李树伟

审核:肖国芝  罗海燕  鲍柏林

‍监审:李    利  李海明

阅读 39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