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新入学儿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我校一年级以班会为载体,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指导和训练,即心理健康教育课(心育课程)。本节课由曲阜市东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参照心理学专家钟志农老师的系列课程设计的一年级入学适应模块——第四课时《我能在校守规则》。
“规则”有时可理解为“责任、义务”,可以说,为使社会能正常运行乃至进步,每个人都应树立“规则意识”,自觉地尽各种责任、义务。本课中的“规则”是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针对低学年发展性心育目标体系,我们的“规则”指的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有礼貌、守秩序、使用别人的东西前要征得对方同意等),不包括较高要求的道德规范(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有责任感等)。或者说,只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规则”,而非道德规范。
规则可以分为校园规则(如,学习规则、行为规则)、社会规则等,因为本课心育活动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本次活动以学生遵守校园规则为主,其他规则稍带了解。
一年级(1)班
辅导教师:岳 萍
一年级(2)班
辅导教师:姜庆铃
一年级(3)班
辅导教师:艾 蔷
一年级(4)班
辅导教师:徐 营
一年级(5)班
辅导教师:卢 敏
一年级(6)班
辅导教师:孔 倩
一年级(7)班
辅导教师:颜明惠
一年级(8)班
辅导教师:张海荣
一年级(9)班
辅导教师:张 悦
一年级(10)班
辅导教师:孔 晓
本课总结反思:课的“设计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效果与成败。磨课的时候不是把“规则”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就是上成了班会说教课,侧重于说教,导致学生缺乏真正的投入和内心的共鸣。而心育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要有真诚的课堂氛围,我们的团队一直在思索怎么样才能营造出一种真诚的课堂氛围。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及时的调整,这些调整有效地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首先,通过观赏小品故事来激发学生守规则的意识。这种方式能够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引入规则的概念,使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小品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加深他们对规则的理解。
其次,通过观看“踩踏事件”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意识到不遵守规则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力,能够更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内心。
最后,利用“水晶魔球”这一工具,让学生审视自己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违规行为,并了解需要遵守的规则。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还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需要遵守的规则。通过自我审视,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则的意义,并自觉地遵守规则。
通过这些调整,课程的设计更加紧凑、有力,避免了面面俱到但缺乏重点的弊端。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紧紧围绕着“规则”这一主题展开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使他们对“规则”两字的理解更加深刻。总的来说,这次设计思路的调整是成功的。它有效地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重要的规则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心育课的实效性。
编辑:谢文静
审核:杜 放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