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行合一 

马修
创建于10-11
阅读 11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之前看过一篇大神的文章,让我对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又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原文很长,在这里不做引用,只是说一下我的理解和认知。

        一般我们理解的浅层意思的知行合一都是,知行是一体,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这么相对浅显的认知怎么会历时500年而经久不衰,为什么在海外尤其是像日本,直接影响了明治维新的思想?阳明心学究竟还有什么更加深层的意思是我们所不了解的?

       慢慢的,我理解,知行合一其实描述的不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它只是描述了一个客观事实,或者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致良知才是让你向好的知行合一方向努力的灯塔。我们认识知行合一,其实是认识一种客观规律,理解了知行合一的本来意思才能进一步明确我们需要改变的方向,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好,让行动越来越好。

       所谓知行合一的知并不是由我们的意识驱动的,或者说不仅仅是我们的意识驱动的,应该理解为是我们的潜意识驱动的,潜意识不完全由我们的意识掌握,是跟我们过往的经验,经历的环境和不断提升的能力相关。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作为司机的技能,一开始我们需要学习开车技巧,这个时候是在学习,但经过了长时间的开车实践之后,开车这件事已经内化为我们的习惯性行动,我们在开车之前并不需要有一个指令去指导我们去如何开车。而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这样。

       知行合一其实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你的知行合一用在读书上就发挥读书这件事上的优势,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用在盗窃上,可能也是一种知行合一。如果这么说,知行合一似乎和庖丁解牛没有什么分别,唯手熟尔?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意识到习惯的力量,意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事情上却做不到呢?比如,刚刚经历了人生重大变故的人,他的情绪一定是悲伤的,即便是他想控制,可能也是控制不住。一个人一上台就紧张,尽管他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上台之后还是不由自主的发抖。所以,除了因为不断练习,或者刻意练习之外。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应该还有一种是如何驾驭知行合一,或者说是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潜意识,让潜意识如何为自己服务。

       我们可以理解为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是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承认自己的短板,承认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并不一定是人定胜天。

       让潜意识为我所用,而不是试图去改变潜意识。你正在经历悲伤的事情,这种情绪无法自拔,但是你可以选择去一个轻松的环境散心,你可以选择去找一位知心的朋友去倾诉,你也可以去选择去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让自己尽快摆脱出来。自渡者渡人。

       有了以上的理解,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儒家说的慎独思想,就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简单的说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这个就是阳明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你如果在心里不认同或者潜意识不认同,你的所有行为都会给你反馈,他不由你的意志为转移,所谓“身体很诚实”。

       有了以上的理解,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金刚经》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理解《心经》说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有了以上的理解,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道德经》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内观自己才能更好地观世界,吾日三省吾身。

       所以,不是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本身就是内化为我们的日常行为了,只是我们不自知,我们以为自己了解自己,其实都生活在虚幻的认知里,你的下意识的行动,你的潜意识,你的第一反应,你的脱口而出才暴露出了你的真正认知,而这才是你在当下的知行合一。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在于不断精进自己认知,致良知,不断让自己“知行合一”的层次不断提升,让自己活得越来越通透,越来越明白。


                          ——马修  2024.10.11

阅读 11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