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美德。
结合节日也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校组织开展了“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
节日意义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
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
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
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习俗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
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阳节
重阳节习俗 饮菊花酒
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
酒 寿的记载。
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重阳节
从古至今的尊老爱老故事
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孝敬父亲。为了让父亲睡得舒服,他夏天用扇子为父亲扇凉席子,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窝。汉文帝的母亲生病时,文帝每次都要亲口尝过汤药的冷热,才端给母亲。早在汉朝时,政府就曾多次发布命令,提倡、奖励孝敬老人的行为。
当时政府发给70岁以上的老人一种拐杖,用这种拐杖的老人,在社会上能够得到特殊的优待和照顾。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都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皇帝亲自在宫里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每次人数都多达千人。
在了解了重阳节的由来,知道了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给爷爷奶奶捶背、唱歌、跳舞、表演各种自己拿手的本领。
尊老爱老 从我做起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维护老人,尊老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重要。
让我们行动起来
尊老、爱老、敬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尊老、爱老、敬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尊老爱老敬老,就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小朋友们了解了重阳节,知道了应该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此次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美德,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爱。
相信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在孩子们内心深处一定会埋下一颗懂得珍惜、理解关爱、学会感恩的种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