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宝贝十月成长记录

——拉比托育

拉比聪聪老西
创建于2024-10-11
阅读 3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温馨的拉比托育园里,照料者详细记录了宝贝们在活动中的好奇心、观察力与动手能力,每一月都是宝贝们探索世界、茁壮成长的宝贵时光。

每一个场景都见证了宝贝们认知能力、情感交流及大运动发展的飞跃。让成长的每一步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片段一

        葫芦拿着听诊器走到玩具宝宝旁,他一手拿着听诊器,一手抚摸着玩具宝宝,并发出“嗯嗯”的声音。

聪聪老师:“葫芦,你在干什么呀?”

葫芦边拍玩具宝宝肚子边说:“嗯嗯,宝宝,肚肚,痛痛。”

聪聪老师:“宝宝肚肚痛痛啊?那医生要怎么帮宝宝看病呢?”

      葫芦将听诊器放在玩具宝宝的胸前,认真地听着,然后又摸了摸玩具宝宝的头说:“头痛痛”。接着,他拿起听诊器,分别放在玩具宝宝的手和脚上,嘴里念叨着:“手手痛痛,脚痛痛”。最后,葫芦从医疗箱里拿出注射器,假装给玩具宝宝打针。


片段二

       葫芦拿着听诊器走到角落里,为一只毛绒玩具小白熊检查身体,动作和之前给玩具宝宝看病的动作相似。他会一边用听诊器检查,一边说:“小白熊,头痛痛,肚肚痛痛。”  期间,没有与其他小朋友互动。随后将玩具医药箱里的用具放在一起,模仿医生检查的过程,做出一些看似检查的动作,嘴里发出“啊啊啊”的声音。

发展与分析

葫芦小朋友目前1岁6个月,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此次观察主要围绕其假装游戏和语言发展展开。

‍观察中,葫芦能专注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将听诊器等医疗器械合理地运用于游戏中,体现出一定的象征性思维发展。但他目前还主要以独自游戏为主,缺乏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和合作,这可能与他当下年龄有关,也可能与游戏材料及环境设置有关。

‍葫芦能运用“头痛痛”、“肚肚痛痛”、“手痛痛”、“脚痛痛”等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结合游戏场景,体现出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展现出其语言发展的积极性。 葫芦的语言表达较为简单,词汇量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需要照料者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进行互动。他拿着一个玩具发出“啊啊啊”与之前接触到的经验相关联(晨检时,保健医用手电筒检查孩子的口腔),展现出他联想能力的萌芽。

‍葫芦的假装游戏体现出其认知发展的水平。他能够将听诊器等物品赋予新的意义,并以此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出初步的符号化思维。他的游戏情节简单,持续时间较短,与他的当下年龄相关。

支持策略

1.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者要多与葫芦进行互动,使用更丰富的语言与他进行交流,例如,当他拿着听诊器给玩具看病时,照料者可以和他一起进行角色扮演,例如,照料者扮演病人,让他来进行诊治,并鼓励他用更详细的语言描述病情和治疗过程。

2‍.照料者可以经常为葫芦朗读绘本,讲述故事,并积极引导他进行语言表达和模仿。可以利用图卡、图片等辅助材料,让孩子学习更多的词汇,丰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根据他的兴趣,选择一些他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谈话。

‍3.在游戏过程中,照料者可以适时地参与到他的游戏中,并帮助他丰富游戏情节,延长游戏时间,例如,可以提供一些医疗器械的道具,例如棉花签,药片等,并与他一起设计游戏的情节。

‍通过以上策略,相信葫芦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持续观察并记录他的发展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支持策略。

——END——

阅读 3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