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飘飞,秋意浓浓。为全面了解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10月10日上午,城北小学英语组开展了以“小步子,大方向——基于数据分析下的作业改进”为主题的新教师亮相教研活动。本次亮相的是廖晨希老师。
廖晨希老师执教的是Unit2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 B Read and write一课。本节课以话题为引领,以学生日常上学方式导入话题,通过关键词“where,how,why,pay attention”引导学生逐步阅读文本。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推测等方式,了解了不同地方的孩子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廖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扎实的阅读技巧,细致地指导学生思考与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出行安全,提出合理的建议,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
接着,廖老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听课老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各位教师各抒己见,分享了听课中的体会与收获。
王苏珍老师首先肯定了廖老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精准,教学丰富多样,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很积极。他们能够互相倾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给廖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读写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包括阅读和朗读,加强学生语音的指导。
刘萍老师从文本主题意义的挖掘这个角度进行点评。她说每个文本都有其育人价值。廖老师能进行充分挖掘,深度解读,引领学生不断思考和充分讨论交流后,再引导学生给文本中不同上学方式的孩子一些建议,同时她也特别关注到了上课学生的乘车安全,给出了两条建议,与他们一道探讨珍爱生命。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不仅从整体上深入理解内容,还在给出建议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和主题意义,获得意想不到的情感体验。她建议课堂最后的应用实践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上学方式,将课本所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龚慧玲老师:本节课中,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廖老师进一步抛出问题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by sled?等很有逻辑性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层次思考,即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交通方式?她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表达,了解不同地方的孩子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学生在这个环节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细节的推理,给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比如,为什么德国慕尼黑的学生走路上学?有的学生说,学校离得近;有的说,安全,路上有巡警等,很明显是在认真观察图片信息之后,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的答案,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浅层的语言理解到隐含的文本信息的感悟,会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将文本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用于教学,是教师要关注的一项基本功。
徐海燕老师:廖老师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据图读写,展开讨论、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丰富思维,寓不同文化于外语教学之中。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要思考并用英语自由发表建议。此时,教师适当为他们补充交际中可能使用的词汇,如,tricycle, boat, subway,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自由、宽松、活泼,逐渐达到理解的更高境界。这一环节,根据教材内容学习,去阅读更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生的不同上学方式,并结合实际再次给出恰当的建议,内容远超出了教材所呈现的,自然从教材活动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随后,丽水学院专家谢清老师从教案撰写、课堂活动设计、落实新课标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评价。她强调,要紧扣英语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在夯实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要围绕大单元概念,灵活设计情境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张碧芬校长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她指出新课标强调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校书记、校长也对英语组的老师们寄予了厚望,期望老师们站在高处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教材、新课标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师的成长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踔厉笃行,催放一树繁花;集体共研,沉醉一路芬芳。业精于勤勉,行成于磨砺。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相信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每一位新进教师都会在教学实践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宝贵教学经验,为城北小学高质量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