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思维型探究实践,赋能科学加法】——第二届全国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基地成果交流会

榆树林子镇小学—焦博源
创建于2024-10-10
阅读 6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推进我国中小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分享各地在探索性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深化思维型探究实践 赋能科学教育加法”为主题的第二期全国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基地研究成果交流会于2024年9月25日在辽宁省实验中学举办。

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深化思维型探究实践,推进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辽宁教育学院院长孟宪彬出席会议致欢迎词,辽宁省教育厅学前与高中教育处处长刘兴华出席会议并致辞,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代表会议主办单位介绍了会议的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专题报告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教授刘兵专题报告《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与科学本质》 

刘兵教授从科学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科学的定义、科学究竟是什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通过用实验来证明原理,最后是为了让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

胡卫平教授作了《科学思维及其培养》 的专题报告。他说,科学学科是为科技强国培养高科技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注重综合培养。同时,胡教授就“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指定课程标准;关于核心标准如何理解;对于科学思维如何理解;围绕核心素养如何理解;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目标”等内容作了详细论述。

李霞老师通过基于核心概念下科学建构思维的教学实践做了重要阐述,通过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及夸学科教学等方面的理解, 特别是模型的建构,它的核心是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地落实及思维类型的探究与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课例展示

杨老师在五年级科学课程《身体的“总指挥”》中,利用中教启星提供的裸眼XR教学系统及小学科学资源,生动直观地展示了人体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一系列活动任务,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大脑的VR资源,观察大脑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随后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VR技术资源的互动体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通过VR的交互性,让学生以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真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有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此外,课程中还设计了脑力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大脑功能的理解。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何老师在《玩转小水轮》的教学活动中,利用视频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性质,特别是水的流动性和力量。以下是该教学活动的几个关键步骤:

1. 视频教学:通过视频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水流动的特性,以及流水如何通过其力量驱动小水轮转动。视频帮助学生准确地描述水的性质,即水能流动且具有力量。

2. 模型建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制作小水轮,亲自体验和观察水流动时产生的力量。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水性质的理解,而且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

3. 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让小水轮转动得更快,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速度的因素,如水位高度和水流量大小。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思维可视化: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将思维过程和科学探究的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通过实验记录、讨论结果的展示等。这种可视化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概念,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何老师的《玩转小水轮》教学活动通过视频教学、模型建构和小组合作等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性质,并通过实践活动达到思维的可视化,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张圆圆老师在《制作汽水》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利用了认知冲突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知识迁移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张老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汽水的制作原理,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课例研讨

研讨会上,各地区的科学教育专家针对典型课例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分析,就如何将思维型科学探究融入课堂教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参会者对教学实践的理解和反思。通过研讨,与会者不仅学习到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思维型科学探究课程,还了解到了如何评估和改进教学效果。

成果分享

在活动中,各地区的9位代表分享了在落实思维型科学探究实践的成果及经验。

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探究实践基地成果交流会,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通过这场盛宴,我们感受到思维型教学理论早已为一线教育人埋下了种子,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今后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稍显不足的科学老师,我深知自己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会持续学习科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能够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我会阅读专业书籍、学术期刊,参加各类科学研讨会和培训课程,积极与同行交流探讨,汲取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智慧。

 在教学方法上,我会不断探索创新,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资源、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阅读 6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