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老家 画里山西

清雅
创建于2023-05-10
阅读 31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梦里老家    画里山西

  小时候,常听奶奶说,祖上在很久很久以前从山西走西口到包头,在包头经商,后来到后口子开始种大片的土地。据说老祖宗们勤劳善良,善于经营,也就有了家道殷实,小康生活的日子。在我的心里,总想着山西是我们的老家,梦里都想着什么时候能到山西看看。 这个五一,有了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画里的山西。

山西好风光。

  五月1日早八点,一家人从包头出发,一路开车经过呼市、山西的右玉、朔州、太原、最后到达晋中市。

榆次古城
    晚上游览晋中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旧址上修筑进来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
     占地一百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六十万平方米,景区建筑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是一处优秀的以古建艺术为载体的中国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结地。其地理位置独特,是晋商旅游黄金线路的起点。


    榆次县衙、榆次城隍庙等八大主要景点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民俗艺术表演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50余部影视剧的取景拍摄逐渐使其成为华北最大的影视城。
      榆次县衙、榆次城隍庙等八大主要景点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民俗艺术表演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50余部影视剧的取景拍摄逐渐使其成为华北最大的影视城。
      徜徉其间,古之思、民之魂、历史的沧桑、民族的归宿,各种情感油然而生。
小园林的舞蹈《梁祝》,曼妙的身姿,悠扬的音乐让人流连忘返。
    
    古朴的自然、历史、人文、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置身其中有一种时光倒流之感。

5月2日上午平遥古城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全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道,经纬交织,主次分明 。市井商铺林立,店面相连。古民居鳞次栉比,院落重重,宅院(包括商铺)建筑中轴强烈,对称严谨,从房舍的配置上体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
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
    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内,保存着300余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
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主轴线,以街心的市楼为至高点。
城隍、衙署择高处而立,一东一西,对称分布,表达了封建统治者“人神共治”的愿望。
日升昌票号:
  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平遥文庙:
  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
       匆匆而来,走马观花,三年来人们也许承受了很多,这个假期都出来走走,人多,车多,熙熙攘攘,也许这就是游玩的乐趣吧。

乔家大院

       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
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显示了中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
       
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
    
文物遗存
万人球:一个挂在天花板上的水银玻璃球,据说为乔家从美国进购来。会按一定比例缩小所挂屋中人的影像在球上。当年乔家会客谈生意时挂房上以用来监视屋中人,可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监视探头。
犀牛望月镜:
  是一面直径有一米左右的镜子,镜架镜框为木质最坚硬的珍稀树木铁力木所制。雕刻有祥云犀牛,祥云缭绕在圆镜下方如彩云烘月,祥云下方的犀牛回顾上瞥,似在痴望明月。中间是祥云,底座是犀牛,因此叫“犀牛望月镜”。犀牛望月镜造型独特,样式美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堪称为稀世之珍品。
九龙灯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藏精品之一,清代,红木。昔日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而逃向西安时,乔家捐赠30万两银子与太后以解燃眉之急。后慈禧太后为感谢其忠诚而赏赐了两盏九龙灯。
猫蝶戏菊:乔家大院新院偏院门东侧花墙壁上图案由猫、蝴蝶、菊花构成,猫取谐音“耄”,蝶取谐音“耋”,人常讲“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九十岁老人叫耄耋之年”。菊花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亦有高寿之意,整幅图有希冀健康长寿之寓意。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
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瞭望探口。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晋祠三绝:
周柏唐槐  

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代种植的槐树,二者并称周柏唐槐,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没到了春夏季节时候,树绿浓荫,至今都还茂盛葱郁。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两颗千年古树就用他们的生命力庇佑着它的子民世世代代的繁荣昌盛,深受三晋人民的敬重。
宋彩塑侍女像:
晋祠内有座圣母殿,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各有各的特点,身材上有高有低、形象上有胖有瘦,表情也是各不相同,有娇羞的,有看起来严厉的,有活泼可爱的,有面容精致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从他们手中握着的各不相同的器物能大概才想出他们在当时职务地位,有专门研磨的小书童,有负责做饭的妈妈,有打扫庭院的丫鬟,有管账本的账房先生,也有弹琴说唱的乐师......
主像:圣母邑姜
       跟别的彩塑的不同,一眼就能看出圣母是这里面地位最高的,圣母一身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子上,严肃的表情,显示出她的高贵与尊严。同时也为古代雕刻师傅精湛的手法技艺深深的折服。
难老泉
      晋水有三个源泉,一个是善利泉,一个是鱼沼泉,一个就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曾经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摄氏度,每秒的流量是1.8立方米,是三晋人民的生命源泉。
        不过遗憾的是难老泉泉水曾经出现断流,后来在三晋人民的努力下,现在又重新复活。泉水摸上去柔柔的,凉凉的,特别舒服,民间也有喝一口难老泉的泉水就会长生不老的传说。
三宝:圣母殿
    
圣母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位于晋祠中轴线末端,是晋祠的主殿,是晋祠三大国保建筑之一。圣母殿的建筑是唯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的构架i形式的孤例,《营造法式》是宋代一种建筑的规章制度,就是建筑上各种的设计标准、规范和用的有关材料还有施工定额、指标等都必须严格的按照一定的标准来之行,当时主要是为了制止大小官吏贪污成风的状态的。
      晋祠圣母殿的大殿正面的八根大柱子上就有木雕龙缠绕着,就是《营造法式》里记载的盘龙柱,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盘龙雕柱
鱼沼飞梁
  



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鱼沼泉是晋水的三泉之一。古代时候的人们习惯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为鱼沼泉是方形的,水中又有很多鱼儿游来游去,所以就叫鱼沼泉了。在鱼沼泉的上面架着十字形的人行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所以就有了鱼沼飞梁。这样的建筑思路被现代人广泛学以致用,也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立交桥,就是从鱼沼飞梁中取的经,悟出来的。
晋祠三宝之——献殿
      鱼沼飞梁的南边就是献殿,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大殿有三间房子那么宽,两间房子的深度,四面没有墙壁,只在四椽上有一层平梁,前面后面门都是敞开式的。造型特别简单,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座凉亭一样。看起来特别简单轻巧,其实是很结实坚固的。
关于晋祠:
李白诗曰:“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

返回的路上: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靖边祠,祭祀战国名将李牧,现仅存石台、石狮子、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
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旧关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长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墙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边贸老街


雁门关首先是一座铁血战场的国门:“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在中国古代,雁门关和洞庭湖是北界和南疆的代名词。这里“咽喉全境,势控中原”,由于山高风大,南下的大雁,来到这里必须盘旋三圈才能通过,故名雁门。从赵襄子主持3家分晋,到贺龙指挥雁门关伏击战,2500年来,发生大小战争就达1100多次,一部雁门关历史就是半部腥风血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
雁门关还是一处著名将帅摇篮。名关出名将,2000多年来,李牧、李广、薛仁贵、郭子仪、杨家将,名将辈出、光耀青史。
雁门关又是一个国际通商口岸。特殊的区位地理使雁门关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战争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和平时“商阜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成为塞内塞外互通有无,边贸互市的重要口岸。
雁门关更像是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雁门关牵系着赛内外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情感。“愿与君离别,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汉代大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也动情吟唱:“我所思系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泪沾巾”《天龙八部》中,大侠把“雁门关外骑马打猎”当作自己的一大心愿,而他的最终归宿也是和心爱的阿紫在雁门关跳崖殉情
雁门关隔开了农耕和游牧,隔开了塞内和塞外。那条穿越雁门的千年古道,除了是一条狼烟滚滚的铁血战道,还是昭君出塞之路,文姬归汉之路,是明清晋商汇通欧亚之路,蒙藏人民朝圣五台山之路。中华民族在破关南下与越关反攻、并关互市与闭关自守、出关和亲与入关朝圣的抑扬消长中,交融、团结、统一、壮大。
短暂的旅行,头脑的充实。山西,历史名城,晋商之地,孕育了中华文明,祖先的福地,我梦回的老家。有时间,再回家乡,浏览画中的山西。
阅读 31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