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幼儿:薛跃杰 吉晨旭 刘宇浩 徐士言
观察时间:2024年10月
观察教师:张芳
游戏背景
建构区是一个专为儿童打造的创意空间,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刚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木质积木刚刚接触,对它的玩法充满了好奇!
第一天:初始接触
今天初次尝试让孩子们接触木质积木,他们只会把长长的木板铺在地上当做床。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缺乏对搭建技巧的掌握,不知道材料如何使用;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
教师支持
1.在建构区张贴基本的搭建技巧图片,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平铺、围合、架空、转向连接等。
2.通过搜索实物图片,让幼儿接触到一些建筑及景观,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材料。
第二天
孩子们来到建构区,薛跃杰小朋友还是铺了个床(我认为的)。但是他没有躺在床上,而是接着去拿正方形积木在“床”的旁边围了起来(孩子用到了搭建技巧中的围合)。不一会儿,夏天、刘吉喆等小朋友们都来帮忙,他们垒的不亦乐乎!“小床”四周完全的围了起来,看上去不像小床了。薛跃杰小朋友又拿积木往上垒高。
在表征的环节,通过薛跃杰小朋友的绘画及描述我才明白他是搭建了一个小家,把四周围起来防止大灰狼的进入(上午我们刚刚玩了一个大灰狼抓小袋鼠的游戏),只是第二层还没有搭建完成游戏时间就结束了。
教师反思
1.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支持。一些搭建技巧的掌握及景观的图片是幼儿充分利用积木搭建的前提。如果教师不给予经验支持孩子们是无法真正搭建出他们想象的东西的。
2.生活经验的迁移。刚刚玩的游戏活动孩子们能将游戏情景在建构活动中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
3.幼儿熟悉游戏材料并进行搭建需要充足的时间。游戏中薛跃杰小朋友的搭建还在兴致勃勃的进行中,他说如果可以再玩一会我会把围墙搭的更高一些,这样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可是游戏时间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而灵活的改变!
第三天
今天来到建构区,薛跃杰小朋友说:“我要用长板子围成家,这样快一些!”看着自己的成果薛跃杰和徐士言特别开心!但是在他往上垒的时候,长木板一放就倒下来。一次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正在这时,其他小朋友喊了一声:“薛跃杰,来我的家里玩吗?”薛跃杰和徐士言小朋友都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他们正在搭建的“家”就这样结束了。我把一面的长积木放倒,拿了两块小的长方形的积木放在了第二层上。薛跃杰和徐士言小朋友看到后都跑了过来一起往上垒高。
但是我们的积木数量是有限的,当他们回去搬的时候,积木已经不多了。围墙还不够高,这可怎么办呢?
只见薛跃杰小朋友拿着积木这边放放那边放放,只见他将积木快中间拉开距离,开始“垒花墙”。这样原本可以垒两层的积木块就可以垒成三层了。
幼儿行为分析
1.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薛跃杰和徐士言小朋友在搭建“家”的过程中,听到其他小朋友邀请就离开了,说明外界环境影响到了他们。
2.幼儿的游戏活动需要充足的时间。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探索需要充足的时间,他们在把玩摆弄的过程中才能探索出不同的搭建形式。也正是在他们把玩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反思
1.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适时介入可以支持其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对幼儿游戏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适宜的时机介入:(1)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2)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3)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4)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薛跃杰和徐士言小朋友在往上垒高的过程中屡次失败,去了其他小朋友的“家”,我将长条积木放倒,激起了他们继续垒高的兴趣,使搭建游戏得以继续。
2.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只有材料充足,幼儿的搭建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第四天
今天建构区的搭建活动比昨天速度快了一些,吉晨旭小朋友好像是在搭建一个房子,咦!他的房子好像更大了一些,中间还做了间隔。通过询问,我了解到这个房子是吉晨旭和薛跃杰小朋友的“家”,中间做好分隔每人一个“屋”,就不会互相打扰了。薛跃杰小朋友没有进行“家”的搭建活动,他在房子前面干什么呢?原来他是在搭建一个大炮,有了这个大炮,只要大灰狼一靠近,大炮就会自动打向它,这样他们两个在家里就可以安心的休息了!
吉晨旭和薛跃杰小朋友搬来长方形的小块积木,采用平铺和围合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三层的房子(在搭建过程中,其他小朋友也帮着搬积木)。“工程”结束了,吉晨旭小朋友在房子里面转了一圈,皱着眉头对我说:“怎么没有门呢?没有门怎么出去啊?”我不禁大笑起来!这时候只见他快速将房子的一面积木拿掉,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有门了!”
幼儿行为分析
1.游戏促进了幼儿观察分析能力的发展;
本次搭建过程中,吉晨旭小朋友观察到房子没有门,果断地做出两个门,说明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是不断观察和思考的。
2.游戏中逐渐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交往及同伴关系。
在需要积木块的时候有许多小朋友来帮忙搬运,使房子搭建的更加完整,速度更快。
反思与改进
1.在游戏后,我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过程,也鼓励更多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分享环节传递成幼儿的成功经验,鼓励自主寻求方法并探究是否可行。
2.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作为老师,我没有指导幼儿怎样去玩,只是在旁边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提供材料,只有在搭建活动遇到困难无法进行时,我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其中,促进了游戏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