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部队、父亲的团

【我的军人父辈(1)】



前路有知己
创建于10-10
阅读 2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写在前面的话

 共和国75周年国庆,《我的军人父辈》终于搁笔;

 沿着父亲走过的路,用《我的军人父辈》述说父亲、父亲的部队、眼中的众多军人父辈、野战军营房和部队大院的人和事…。以此缅怀已远去的那一代打江山的军人父辈!

 永远铭记那一代英勇作战、光明磊落、一生清贫的军人父辈!

 全文目录:

  引言

 一、   父亲的部队,父亲的团

 二、   父亲和军人父辈们

 三、   老兵不死,永不凋零

 四、   永远的思念…!

 引言

     我的父亲张本林,新四军百岁老战士1922年9月出生,江苏如皋人。少年孤儿,双亲皆失。1941年2月入伍新四军三师七旅19团,同年入党。2023年元月2日在长沙解放军第921(163)医院去世。82年跟着党和人民军队,走完101岁的人生路。身上留着没有取出的迫击炮弹片,带着红帽徽、红领章,随着那代军人父辈,静静的远去…!

     父亲去世前的七、八年里,许多当年与他在新四军七旅,战场上过命而幸存、解放后共事的老战友先后走了:曾任七旅19团重组后刘老庄连副指导员、127师副师长后55军副军长朱江;曾任七旅20团副教导员、127师师长后湖南省军区副司令魏凯江;曾任七旅19团一营副营长、渡海作战时379团副团长的原沈阳军区陆军学校校长肖凤山,曾任七旅19团教育股长、渡海作战时379团副政委、127师政委后广州军区副政委单印章;曾任七旅20团指导员、127师政委后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于兴化;父亲任军分区司令员时搭档8年的武祚春政委…。这些经历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老兵,在90岁以上高龄陆续离世。闻知他们相继离去,父亲感叹“和我一起的战友、同事、上级都走了啊”。

2015年父亲所在的省军区干休所抗战老战士14人(前排) 2023年仅存2人

干休所曾有红军25人、八路军和新四军91人

     我的军人父辈已慢慢远去…海南屯昌和粤北翁源新江先草房后自建营房的127师师部大院,广西贵县城郊苏式红瓦营房的144师师部大院,湖南零陵古城依东山看潇水、古樟树遮盖的军分区大院,长沙闹中取静绿树成荫的八一西路五里牌大院,发小们老红军、老八路的父母已陆续远去…。

     从野战军营房到军队大院再到军队干休所,留在记忆中佩戴55式将校军衔的身影;身着红帽徵红领章65式军装,豪爽、声如洪钟充满磁性的声音;经过战火和人民军队特定历史时期,造就的那代军人独有的音容笑貌与人格魅力,是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2024年抗日战争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了,健在的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在哪里?新四军七旅的老兵还在吗?再逢抗日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也许仅能回现老八路、新四军父辈们慢慢远去的身影…。

 一、父亲的部队,父亲的团

 1新四军三师七旅19团

[父亲从参军到解放海南一直在19团(127师379团),1964年离开七旅(127师)]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少年读《为人民服务》开篇的首句,也许是对新四军的启蒙认知。当时课堂上老师如何讲解课文中的新四军,记忆中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很多年以后才知道第四野战军中的父辈是新四军?是从苏北挺进到东北的新四军。是由八路军划入新四军编制的新四军三师七旅,有着至今建制保留最完整的南昌起义部队。新四军!顿然丰富高大、敬佩与敬重!父辈们的部队从八一建军之日起浴血奋战的战史,厚重而荣耀!永远不忘父辈参军入伍的部队—新四军三师七旅!

  1) 三师七旅(127师)

     震惊世人的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将南下华中的部分八路军编入新四军。1941年1月底以原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和344旅的部队为基础编成新四军三师。其实新四军四师、五师等的主力也是南下的八路军。1941年后的新四军,已是由南方八省游击健儿组建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与当年北上红军改编的南下八路军汇合再建的新四军。

     1941年初由南下华中八路军改编的新四军三师,以115师343旅685团为基础组成新四军三师七旅,115师344旅为基础组成三师八、九旅及师直属。

     八路军115师343旅由红一军团改编,红军的师改编为八路军的团,343旅685团由红一军团红二师改编。344旅是由陕北的红十五军团(含长征到陕北的徐海东红二十五军)改编。

     新四军三师挺进东北后,三师七旅建制完整的改为东野6纵16师、后改为四野43军127师。三师除七旅外的师直、八、十旅、独立旅等(九旅后与新四军四师十旅互调)改编为东野2纵(39军),师直属的团改编为7纵(44军)的一部。

     新四军三师的血脉,是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二师和在陕北红十五军团。均是北上长征和陕北的红军主力,都是人民军队的老骨头。到1945年新四军有11个甲等旅,三师的七、八、十旅均列其中。后来自然是东北野战军的核心主力。

     红二师改编的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师下属团依次改编为八路军的营。红四团改编为685团一营;三营前身是红6团(秋收起义红二团)。二营前身是模范红五团,二营东进抗日后未编入新四军。后发展为中野1纵1旅、16军46师136团,也是红二师的血脉。后来新的二营也未编入新四军,归建成115师教导5旅的一部,后发展为38军112师的松骨峰团。上述部队的沿革均可追溯到685团的红二师,均是起源于这支功勋卓著的红军部队。但685团的主力一、三营编入七旅,七旅是红二师建制传承最完整的部队。

1941.4.7陈毅军长与七旅全体合影(父亲在其中)主力部队七旅装备整齐

     七旅可是“根红苗正”的“双一”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前身是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是参加南昌起义的叶挺独立团和秋收起义部分武装力量所构成。都曾是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主力,此四军就是古田会议决议中所称的四军啊!

     源自红二师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其血脉更是纯正。七旅19团(127师379团)前身是大革命时期(这个时期现已鲜为人知)在北伐战争中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七旅二十团(127师380团)则是“秋收起义红二团”。这都是解放军 “祖宗级”的部队!除源于七旅的127师,谁又能称军中老大?

     127师师史馆中有从南昌起义建军起的历任师领导(见下图)。首任师长周士第,黄埔一期,曾代理过叶挺独立团长。南昌起义前任第25师73团(叶挺独立团) 团长,参加南昌起义后任第25师师长。第25师以73团为主及74、75团一部,在八一起义当日从九江赶赴南昌参与起义,127师的首任师长就从起义的25师师长开始。仔细看一下,图中历任师长中有15任师长是当年的红军。

     父亲在1941年初七旅组建(1941年2月编成)之际入伍,直至1964年调离。在七旅(127师)整整战斗生活了二十三年,从战士、班、排、连、营、团一个台阶不挪到副师长。跟所有在七旅战斗过的父辈一样,自豪感极强。“我们是主力”是他的口头禅,他说:七旅啊,一直是新四军军部直接掌握的机动部队,陈毅称“强大的机动部队” 。就是当下称的战备值班部队、快反部队。

师史馆127师历任师领导(张本林第17任副师长)

  2) 七旅19团(叶挺独立团、红四团、379团)

    由红四团改编的685团一营,南下后经短暂隶属后成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大队,后编为七旅19团(127师379团)。前身为秋收起义红二团的685团三营,后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三大队,编为七旅20团(127师380团),685团直属连队为基础编为七旅二十一团(后离开七旅调入十旅而编入39军)。

     七旅19团的前身红四团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当年25师(73团-叶挺独立团为主)赶赴南昌参加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分兵,由朱德率领25师坚守三河坝,从而成为幸存的南昌起义余部。后由朱军长、陈毅带上井岗山,长征之前编为红四团,成为南昌起义到今天唯一建制保留完整的部队。起义后领军的朱军长、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73团7连连长林彪等众多开国将军都出于此。

     叶挺独立团是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说七旅19团(379团)的团史比军史还早,是源于1925年就组建了以中共党员为主体的叶挺独立团。北伐期间,国民革命第四军中叶挺独立团战功最为卓著,1927年1月攻克武昌后各界赠予铁军盾牌(见下图),叶挺独立团因此称之为铁军。

     抗战时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称之铁的新四军。新四军军歌中“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说的是铁军历史。如果没有当年第四军的血脉,那新编第四军仅是番号的继承。七旅19团则是叶挺独立团的传承,127师也曾因此称为铁军师。

当年的铁军盾牌

     现在看到有不少新四军部队的师史,也称铁军传人。其实379团才是参加南昌起义的叶挺独立团建制保留到今日的部队,是1927年起被称之铁军的正宗传人。这也是后来广州解放入城仪式要由127师担任,当年北伐功勋卓著的叶挺独立团重回北伐的出发地,意义不寻常啊。

     南昌起义部队的余部,主要是叶挺独立团为主的25师。朱毛会师后与秋收起义部队构成中央红军的主力,其中25师73团(叶挺独立团)在中央红军中多次隶属,其主体1933年起建制稳定为一军团二师红四团。红军的团改编为八路军的营后,又再编成新四军七旅19团,算是恢复完整的团建制。

     叶挺独立团的建制从此稳定传承。后七旅19团挺进东北,1946年改为6纵16师46团,1948年改为127师379团,直至2017年军改在127旅合成营编成内。

 当年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团的建制一直保留至今。叶挺独立团、25师73团、红四团、七旅19团、127师379团,是叶挺独立团建制传承的主要脉路。

127师379团历史沿革

     父亲从参加新四军起,就在19团一营一连,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后一营副教导员,二营教导员、营长。解放海南及广西剿匪后,才离开379团调381团任参谋长/副团长。抗日和解放战争始终在19团(379团)一线英勇作战。

     60年代在粤北新江127师部礼堂前露天广场,电影《碧海丹心》首映。那时127师是全军战备值班师,部队携装全副武装到露天广场,到场后还明确防空疏散路径。该电影的原型就是这支木船打军舰,跨越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的红军部队。该片主演及导演等在这部队体验过生活。片中钢一连的主题歌“巍巍井冈山,养育着钢一连,毛代表就在我们的身边,朱军长走在连队的前面”。就是这支部队的写照,这是渡海作战的大军中唯一从井岗山下来的老红军部队!

 2、“祖宗级”部队

     叶挺独立团(1925组建)、红四团、七旅19团、127师379团到今天已经走过99年历程,人民军队建军之日起这支曾经是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从南昌到井岗山;从中央苏区二万五千里到陕北;从平型关南下华中到苏北;从淮阴千里挺进到松花江畔;从北满下江南先辽西后平津、再湘、赣、粤重回广州城;白山黑水到琼州跨海峡,战至天涯海角;除抗美援朝外无役不与。历战数千余,建功勋数百众,令所有在127师经历过战火的父辈们终身为之荣耀。

     1974年“批林批孔”父亲时任分区司令员/地委书记/地革委主任,党、政、军一肩挑,正被“万炮齐轰” 有人在分区相邻的地委大院门口,贴出大字报。“揭发”父亲曾在南昌起义林.彪任过连长的379团一营二连当过指导员,称与9.13有关系。

     这事算是了解南昌起义叶挺独立团的开端。其实起义时林.彪是25师73团七连连长。该连在“双一”时是二师红四团一营二连,沿革至今是379团一营二连。父亲称:大字报可能是127师近年转业或退伍官兵所作,知道一些师史。战争期间在何连任职指导员他们哪能知道呢?只能捕风捉影。实际父亲入伍后始终在一营一连,直至任一连指导员、一营副教导员。

     师史称有5位元帅,7位大将,200多位开国将军从这走出。其实这还包括秋收起义红二团,以及红军时任职过所属军、师、团的领导。包括“朱军长走在连队的前面” 的朱老总。就379团而言,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73团7连连长林.彪,确是从这团走出的元帅。朱老总50年代去海南专程去看127师,称这部队是红军的祖宗。

     50年代末101调研连的编制,针对有人提出学苏军按营开伙,如取消连队炊事班,相当于全军增加多少战斗部队的说法。要叶主任去127师找打过仗的现任师、团、营、连四级主官座谈调研。后来连队设炊事班、司号员兼理发员、上士司务长等等,就是那时明确的。60年代101的大秘还下任127师副政委、政委。127在军中地位就是如此。

     然而这支部队从建军起前辈们造就的赫赫战绩更令后人肃然起敬!

  1) 长征建奇功,万代留英明

     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师四团担任前卫开路先锋,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将长征三个永载军史的著名战例集于一身, 不愧为叶挺独立团的传人。

     红四团先在江界河用竹筏突破乌江天险, 强渡乌江进遵义,开启中央红军转危为安的大转折序幕。

     曾任红二师政委肖华的长征组歌,为红四团战史写下万代留英明的词句: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红四团攻占泸定桥的电报

     2017年自驾到当年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大渡河(如下图) ,上图的桥头观音阁是红军攻桥的出发点,右岸边的山路依然陡峭。下图是左岸守桥敌军的桥头城镇,桥下河水依然湍急。

     当年红四团接到24小时之内赶到泸定桥头,抢夺的泸定桥的命令时,他们还在如今海螺沟森林山以南。扔掉辎重,背包、行李,就背着枪、弹药。沿崎岖的羊肠山路,24小时昼夜飞奔240里山路赶到沪定桥,突破人类极限,创造了轻步兵徒步强行军的世界记录!战史称之飞夺泸定桥。

          右岸桥头是红军攻桥的出发点

左岸守桥敌军的桥头

     无独有偶,1964年父亲调144师,属下430团就是当年的红一师红一团,由刘帅指挥在泸定桥顺游而下100公里左右的安顺场(见下图),“大渡河连”17勇士强渡大渡河。长征组歌称之“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渡河后的红一师及红一团沿左岸江奔泸定,与红四团形成两岸夹江夺泸定之势。

安顺场渡河处

     红四团未等对岸的红一师(川军阻击左岸奔泸定的红一师)。下午发起进攻。泸定铁索桥有几十米已被敌拆去木板,这一段只剩铁索链。后来门楼也被敌军点着,22名勇士们冒着炮火爬铁索链夺得泸定桥。

     如今到现场,走在桥上仍然一晃一晃,看着脚下大渡河波浪,就能感受到红军夺桥多不容易。他们有什么样的体力,能一天一夜跑240里山路,还能顶着枪林弹雨,冲入火海夺桥?凭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战斗精神!造就“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绝句,这是红军长征中最光辉并永存史册的战例!今日的泸定桥头小镇有两条街,以当时红四团团长、政委的名字命名:(黄)开湘路、(杨)成武路。以此让后人世代铭记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红四团又奇袭天险腊子口,攻占岷州要隘,突破了北上甘南的最后一道险关,取得中央红军走出雪山草地最后一仗的胜利。奇袭腊子口的主攻连指导员胡炳云,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从四方面军33军294团编入红四团二营。抗战时他是七旅19团的首任团长,在苏北称之“胡大队”“胡老大”,是淮海抗日根据地令鬼子汉奸胆寒的名人,55开国少将。80年代胡炳云到长沙,省军区副司令魏凯江(七旅老兵)约父亲等当年七旅在长沙的老战士专程去拜见。

     今天听长征组歌,会浮现红四团将士艰苦传奇的战史,热泪油然盈眶。

  2) 淮阴八十二烈士

     小学时见家中有本小册子,白色封面上的红字“淮阴八十二烈士” 直至现在还能浮现在眼前。1943年3月七旅在苏北淮海区“反扫荡”,七旅19团二营四连于刘老庄奋勇阻击日伪军。该连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从拂晓战至黄昏,全连82名指战员视死如归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抗战时期著名全国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这是人民军队誓死不渝英雄主义的最高体现。

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 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李一氓题)

(李一氓:曾任新四军秘书长)

     父亲当时在一连,他记得四连连长白思才是陕北红军,二营特派员(后称副教导员)李心从。李叔叔在海南时曾任127师的副政委,60年代初在粤北新江离开127师调任民航广州管理局副政委。他的亲家曾是任127师参谋长的刘鑫叔叔。我们家80年代搬到长沙,李叔叔的女婿省军区通信营营长,还专门带人到家中装军线电话。淮涟“反扫荡”是苏北抗战最困难的时期,部队分散活动。19团政治处主任石瑛带五连与一、三营活动。李心从与二营四连、六连行动,当天拂晓他与六连在庄东边三点吃完早饭,后随六连已出了刘老庄。四连在庄西头突然遇敌后在庄西头死战。李心从和四连指导员李云鹏,都是1938年从丰、单、沛、萧、砀地方武装上升主力到685团的。他是带过刘老庄连的幸存者。80年代他写给纪念馆的“刘老庄战斗始末”,是真实、珍贵的刘老庄战斗记载,是与四连一起经历战火后亲笔所作。如今留下的刘老庄连战斗的历史,主要是他提供。而父亲的回忆,则是叹息:我们四连被堵在那,全打光啦。

     后来将涟水独立团七连成建制补入,加上4连重组的两个战斗班,组成了新的4连。父亲的老战友朱江是涟水七连指导员,就是此时加入19团就任四连副指导员。刘老庄连作为英模连队一直保留至今,每年仍从刘老庄当地征兵。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不愧为叶挺独立团的传人,刘老庄精神是这支红军部队的军魂!2020年春节运20飞机满载解放军医疗队降在疫情肆虐的武汉,军人在机场面对电视采访曰:面对险恶的新冠疫情,解放军誓死不退!恍如刘老庄82烈士誓死不退的再现,听来令人泪目。誓死不退!人民军队的军魂!

  3) 挺进东北战至海南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率新四军三师四个旅、三个特务团共三万五千余人千里挺进东北,是我军进入东北单一编制最强大的部队。后来八旅、十旅、独立旅编成东野2纵(39军) 。七旅(16师)与山东七师(17师)为主力编成东野6纵(43军) ,师属独立团、特务团等编成7纵(44军)21师。东北野战军的五大主力,有2/5由新四军三师编成。此时出关的三师,江西红军、川陕红军已很少,一般都是营以上干部。大部分是江苏籍及苏鲁豫支队活动的丰县、单县、沛县、萧县、砀山、铜山等地抗战时期入伍和地方部队升为主力的人员。而三年后部队再入关时东北籍就占多数了。

     80年代有本后来颇有争议的《雪白血红》一书,背景资料主要源于三师的39军 (东野2纵) ,且驻地在东北。这本书基本真实的记载了新四军三师挺进东北前后的史实,作者采访许多39军的四野江苏人,用报告文学的手法完成这本书。90年在株洲下班路上的小书店用6.5元购得,还是因书中有错页才仅剩的一本,书店复印了那几页夹在错页处。也许就是从这本书开始逐步真正了解四野,了解我们的父辈-四野的江苏人!

     七旅1945.10初月离开苏北千里徒步奔东北,逐级严格保密。沿途不断改变目标地,父亲回忆大概到冀东丰润一带,已经快出关,才开始作去东北的全面动员。此时已远离苏北根据地。从此这些经历过抗日战火的江苏籍老战士,背井离乡,从江南水乡挺进冰天雪地的东北,再出白山黑水征战至海角天涯。陈毅军长在山东送七旅时说:“十年前(1934年)送你们去长征,十年后(1945)再送你们去东北!”这是他对这支自己从南昌起义带出的部队,深情的送别!这些江苏籍的父辈们,跟随着红军的祖宗部队在东北开始投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从北到南转战半个中国直至解放战争胜利。

     七旅1945.11底到达东北,“老人老枪,新人新枪” 。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老部队装备依旧,东北新发展的部队,倒是全新日式装备。但新部队一打就溃,乌合之众。父亲说那时连队的步枪还有老套筒,沿途还会有零星战斗呀,能徒手到东北指望接收日式装备?后来三师还是靠缴哗变新部队的械换了一些新装备。黄克城师长远见卓识,坚持三师全副武装进东北。

     七旅初到东北,番号“三七大队”(三师七旅) ,林.总亲调七旅这南昌起义时自己所在的部队,以及源于红一方面军的山东一师。首战秀水河子,由七旅旅长彭明治(当年我党派到叶挺独立团的党员)统一指挥。秀水河子一战首次歼灭整个美械装备的团,是我军进入东北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林.总到东北后直接指挥的首个胜仗。从此开启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序幕,被称为“东北解放战争的第一个春天” 。此战七旅功成名就,成为“看家部队”和东野的王牌。父亲说:解放初期军事学院编战例要找参加秀水河子之战的营连干部座谈,127师派他去北京,在会上见到当年的参谋处长后任过师长的李作. 鹏中将。秀水河歼灭战在东北解放战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七旅秀水河子祝捷大会

     七旅也许是林.总的老部队,始终关注如一。新四军三师到东北不久,七旅就从三师系统中调出来,先打秀水河子,后与山东八路渤海七师(攻坚老虎128师) 编成6纵(后来的43军)。七旅改为东野6纵16师(后来的127师) ,七旅十九团改为16师46团(后来的379团) 。七师改为东野6纵17师。人们说四野在东北有6彪王牌师:1纵1师(38军112师) 、2纵5师(三师十旅39军116师)、6纵16师(三师七旅43军127师) 、6纵17师(山东八路43军128师) 、3纵7师{40军118师}、4纵10师(41军121师) 。前3彪都是源于红一方面军,后3彪源于山东八路。东野的5虎(1、2、3、4、6纵)6彪,都是历经杀伐,经验、战力在残酷战斗中炼成,凭多少胜仗才在百万东北我军中超越而出。

     东北解放战争的十大战役/战斗:1.秀水河战斗;2.本溪保卫战;3.四平保卫战;4.鞍海战役;5新开岭战役;6.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7.夏季攻势;8.秋季攻势;9.冬季攻势;10.辽沈战役。16师就参与其中七大战役/战斗。

     16师从松花江畔的北满,三下江南,经夏、秋、冬攻势;辽沈战役昼夜急行140余里,46团为前卫在辽西历家窝棚堵住廖耀湘十万重兵,血战不退,16师昼夜间九个连队几乎打光。46团政委、参谋长牺牲,副团长重伤、3个营长牺牲2个,仍像钉子一样坚守,战斗意志之坚堪称我军之首!6纵以2个师亡2000余人的惊天动地血战堵住敌军,才使得辽沈战役取得全歼蒋军五大主力的新一军、新六军等十万重兵的胜利。历家窝棚阻击战的惨烈如同塔山、黑山阻击战,是名垂军史的硬仗、恶仗。此战16师、46团、李师长、纵队黄司令功不可没!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称16师:“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但也存在简单化、对新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是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这是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在东北战场铸成的战绩与评价!

     辽沈战役后16师改称四野43军127师,46团改称127师379团。随四野离开东北由喜峰口入关南下。经平津战役、渡长江、战湘赣、进广东,当年的叶挺独立团胜利打回北伐出发地广州!我党的第一武装二十五年后再回广州城,此时我党的武装力量已是千军万马!

     43军解放广州后再战粤桂边,127师又是飞奔一百四十里,突然袭击博白城,与128师在博白县图书馆斩首桂系兵团部,活捉兵团司令张淦。张淦兵团全军覆灭。打出四野王牌部队的威风。粤桂边围歼敌后127师进入雷州半岛徐闻以东准备解放海南岛。

注:冯单肖侯王(379团长冯镜桥、副政委单印章、副团长萧凤山、参谋长侯启文,381团副团长王宪中)徐刘率部(率渡海先锋营的128师383团长徐芳春、琼纵队刘荣副总队长)

李、张、龙、袁、黄、刘、{43军长李.作鹏、政委张池明、副军长龙书金、副政委袁克服、参谋长黄一萍、政治部主任刘锦平}。铭记这些均已远去的军人父辈!

     1950年4月1日127师379团加强381团381团二营、一营一连及团警卫连。在师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率领下第二批潜渡琼州海峡,88条木帆船载着3733名勇士,用“木船打军舰”在海南岛塔市与北创港之间成功登陆。为大军渡海解放海南立下功勋!

     此时379团的领导已是苏北及苏鲁豫支队活动的丰沛萧砀等地,抗战初期入伍及地方武装转主力的“老八路”。五年前跟随七旅离开家乡挺进到东北的江苏新四军,又从松花江畔打到海南岛,经多少恶仗、硬仗,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父辈们,成为四野南下大军中的江苏人;还有沿途留在地方,在异乡建立政权的苏北人。世人后代铭记四野中的新四军。

     经历过三次国內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从广州北伐到南昌起义,经中央苏区万里长征到陕北,南下华中、挺进东北,入关平津、过长江战湘赣、广东、再回广州;战粤桂跨海峡,红旗插上海南岛。我军有如此经历的,也仅有叶挺独立团(127师379团) 能达到此境界!

     军中“祖宗级”的部队!

    未完待续:

     下篇:二、父亲和军人父辈

阅读 2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