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同时校园又是各种传染病高发场所,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守护校园,健康保卫战中,家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在秋季,校园容易暴发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两大类疾病。下面,小喇叭将针对这两种常见传染病给儿童家长进行科普
为什么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为秋季,气候温差变化很大,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温差变化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了病原微生物可乘之机。呼吸道传染病共同的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发病后常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不舒服等等症状,秋冬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01疯狂的流感
流感≠普通感冒!
流感是校园防控的重中之重。在校园环境中,儿童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学龄儿童的流感感染率竟然高达20%-30%,且5岁以下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重症和住院的风险较高。流感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突然高烧T38~40°C,寒战、头痛、腓肠肌疼痛,全身不适,其并发症有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若并发脑炎可留下智障等后遗症。除了流感,其他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等,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其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容易与流感混淆,孩子感染后若治疗不及时易于导致重症肺炎。
02 严重的肺炎
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肺炎链球菌定植在人的呼吸道,正常情况下不发病,当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时,破坏了呼吸道黏膜屏障,肺炎链球菌就会进入血液。患肺炎后常出现高热、咳嗽、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极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治疗难上难。
严重病例可引发严重的肺炎、脑炎、脑膜炎、胸膜炎等,造成智力发育落后,呼吸功能受损等,病后对身体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以脑膜炎、脑炎等危害程度更高、危险性更大,治疗难度也更加棘手。
03 难治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该病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其症状为发热、阵发性咳嗽,且激烈干咳,可伴有头痛、流涕、咽喉疼痛、耳痛等。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常见于身体多个系统,如肺部的炎症、心包炎、心肌炎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重症患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肾衰竭。去冬今春发生支原体肺炎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孩子深受其害,医院输液室坐满了边作业边输液的孩子,反复干咳不愈,急煞家长,至今记忆犹新。
04“鸡鸣样”百日咳
百日咳的传染性强,5岁以下孩子为主要易感人群。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且咳嗽终未有“鸡鸣”样长而深的回声。百日咳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痉咳期,百日咳脑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惊厥、反复抽搐、高热或昏迷,因此家长在痉咳期要特别注意,及时就诊治疗。
05 麻烦的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初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疹型有小红疹、疱疹、水疱,继而水疱液由清澈逐渐浑浊,结痂脱落,大约10天,疱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密度少。水痘与带状疱疹,这两种疾病是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儿童期初次感染患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身体的神经根,成年后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度活跃复制,沿神经走向发疹,形如带状,俗称“缠腰龙”,一种剧烈疼痛的疾病,患者很痛苦。
06 大嘴巴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5岁~9岁儿童发病最多见。其典型症状以耳垂为中心及下颌角处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故称“咋腮”或“大嘴巴”,治疗护理不当可并发心肌炎、睾丸炎或卵巢炎,少数患儿出现听力损伤。严重者可引起男女不育不孕,智力受损。
07 没脸见人的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麻疹后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发热3天开始出疹,疹从头面部自上而下至全身四肢、手心、脚心,疹出透后退疹,全身症状好转,注意!麻疹治疗护理不当,可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少数合并心肌损害等。若出后2~5天,再度高烧、头痛、嗜睡、惊厥,警惕麻疹注意!麻疹治疗护理不当,可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少数合并心肌损害等。若出疹后2~5天,再度高烧、头痛、嗜睡、惊厥,警惕麻疹性肺炎或麻疹性脑炎,后果极端凶险。
08 红舌头的猩红热
该病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特征为:针尖大小弥漫性红色皮疹分布全身皮疹间皮肤无正常颜色,伴有畏寒、发热,体温38°C~40°C、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草莓舌、嘴巴周围发白色,称为“周口苍白圈”,疹后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猩红热对肾脏的影响很大,通常会导致肾小球肾炎、肾孟肾炎等疾病,家长切切不可大意,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初秋季节,天气仍然燥热,病毒与细菌繁殖活跃。校园集体环境中,容易通过手等媒介接触而发生消化道疾病的传播。校园集体食堂如果防控不严,对食物存储不当,极易造成校园消化道疾病的暴发。消化道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水传播、食品污染、接触传播。发病后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严重者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有生命危险,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01“米泔水样便”的“诺如”
诺如病毒是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常见病原体之一,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传播力。人群普遍易感,校园等人群聚集地容易暴发流行,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为主,大便特征如“米泔水”样便,伴有发烧、头痛、腹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02“蛋花样便”的轮状病毒
腹泻轮状病毒形态如车轮,故此得名。轮状病毒胃肠炎有明显的季节性,90%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每天可达10余次,黄色水样便又称“蛋花汤样”便为其特征。轮状病毒最严重并发症为肠套叠,若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03食源性疾病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污染水源以及食物而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的病原菌。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甚至危及生命。此类疫情往往发生在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家长有义务与校方协同管理。
04 疼痛难以吞咽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免疫力低下,自律性也相对较差。因此家长们需要协同配合我们幼儿园共同抵御传染病对孩子的侵害。在此重点介绍家长该做哪些防护?
01一般性预防措施
① 防
家长和孩子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注意食品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严防病从口入;注意呼吸礼仪,打喷嚏、咳嗽用袖口遮挡
② 查
关注孩子的健康状态,晨起测测体温,若发现体温异常,或有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治疗,排除传染病。
③报
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立即给老师报告。
④ 治
及时带患病孩子去看医生,切勿带病上课,治疗好转后在家安静修养,注意营养和卫生,尽快恢复健康。
⑤ 消
地面、桌面、门把手消毒处理,居室门窗定时通风换气,衣物被褥勤洗换,勤晒太阳,以保持居家安全、舒适、洁净的环境。
⑥ 保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良好作息,加强体育锻炼。
02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便捷、最有效防控措施。常规接种年龄0~6岁,7~18岁为因各种原因漏种未种者补种年龄。家长应在孩子规定年龄内按时完成免疫接种,确保孩子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做到早接种、早保护!
① 5岁以上儿童预防优于治疗,接种疫苗是预防校园各种传染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校园儿童每年应该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接种最佳时机,在每年的9-10月份。
② 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疫苗全年均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疫苗均为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自愿自费接种,请家长们权衡疾病负担选择接种。
特别提醒
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疫苗可预防,还有一些常见传染病没有疫苗,比如肺炎支原体肺炎、猩红热,以及诺如病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导致的腹泻。因此,一定不要让孩子得了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同时,还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双管齐下,有效预防秋冬季节校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温馨提示
在校园防控中,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至关重要。在此向家长送上几句衷心话语。
01理解与信任是关键。
请家长理解并配合校方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共同筑起防疫屏障。
02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家长能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到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孩子善于模仿,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3保持沟通,携手共进。
及时了解学校疫情防控动态和孩子在学校的状态,若孩子有身体不适,第一时间向老师汇报,共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传入校园。
04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和焦虑。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关怀、疏解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