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重阳节,百善孝为先”——胜利胜中第三幼儿园重阳节活动

🌻依萱妈妈🌻
创建于2024-10-10
阅读 12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庆祝重阳节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祭祖等活动。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胜利胜中第三幼儿园特发起“爱在重阳节,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的孝心活动。携手家长朋友一起与爱同行。

重阳节习俗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知重阳

      孩子们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了重阳节的来历,了解重阳节的习俗。让关心、孝心、爱心在每个孩子心中发芽生长!

爱在陪伴

      爱别等,孝别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您辛苦啦,我爱您哟……”

我来为您做件事

       在这温情的节日里,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长辈们的爱和感谢。学会用行动去感恩:一声甜蜜的问候,一个温情的拥抱、捶捶背、捏捏肩、喝喝茶……

登高远眺

九九重阳,登高远眺,共赏金秋美景!

      宝贝们来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祝福啦[烟花][烟花][烟花]

01:45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让我们将爱的教育渗透于每一个活动中,在幼儿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这颗种子也会在,每一位幼儿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最美不过夕阳红,胜利胜中第三幼儿园全体师生祝所有的老年朋友重阳安康。

阅读 12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