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广西之“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杨美古镇

星光大道
创建于10-10
阅读 2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扬美古镇风景区位于左江下游,三面环江,距南宁市约30多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古镇始建于宋代,因水运之便而兴起。初时,由罗、刘、陆、李四姓建造,因荆棘丛生,白花满地,而取名“白花村”。后来狄青平蛮,各方人士前来,逐渐发展,因清溪(即左江)环绕,扬波逐流,便易名“扬溪村”。随着时代发展,思想进化,人心向美,便更名“扬美村”。

       扬美古镇曾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最为完整的地方,拥有200多处文化遗产,大多数分布在古镇内的各街巷里‌。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

      金马街紧邻左江,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是扬美古镇的两个核心区域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展现了古镇的传统文化和风貌‌。

       金马街的名称来源于“金马玉堂”,象征着繁荣和富贵。这条街道与江边的古码头相通。     

      梁烈亚故居就位于金马街,故居座北向南,始建于清代中期。为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面阔8.5米,分四开间。该故居是南宁市唯一保留的一处辛亥革命纪念旧址。

       梁烈亚(1892年-1982年),曾用名默然、通天、老烈,梁烈亚是原广西会党首领之一梁植堂的儿子。1907年梁植堂、黄兴、王和顺、黄明堂曾在此开会布置桂南各地武装起义事宜。1907年,梁烈亚父子参加了镇南关起义。1913年,任南京讨伐袁世凯总司令部参议,1919年出任孙中山机要员,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政治监察、安徽及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局长等职。解放后,历任上海市控江中学教师、教育工会委员、民革扬浦区委,1962年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扬美三宝”之一的杨美梅菜。扬美梅菜用新鲜肥厚的芥菜茎叶经晾晒、漂盐、精选等多道工序腌制而成,它适合在冬季前后制作,每年只有一次制作机会。5000公斤左右的芥菜晒干后,可制作成2500公斤的梅菜。在扬美,用梅菜做的特色菜有梅菜扣肉、梅菜沙骨汤、梅菜卷粉等。

      “扬美三宝”之一的扬美豆豉。它的原料为黑豆、食盐,制作工序有四个。清光绪年间,扬美豆豉曾为清代御厨的首选佐料。100多年来,扬美豆豉先后出现了“广成号”、“建华号”、“杜家坊”等老字号作坊,最辉煌时,曾有五六家作坊,年产量达三四万公斤,远销福建、上海等地。

       “扬美三宝”之一的扬美沙糕,沙糕是广西桂西南一带壮族传统名糕点,制作气候非常讲究,大多在冬季制作。沙糕具有独特风味,食而不腻,香甜味美,纯手工制作,原料上乘,松软可口,唇齿留香。

       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将葫芦里的仙药送给扬美一个好心的小伙子,吩咐他做沙糕时将仙药放入其中,它不但治好了母亲的病,而且还销路很广(因为沙糕松软香甜),这使得扬美沙糕为八方所公认。

      五叠堂也位于金马街,它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五叠堂坐北朝南稍偏东,从南至北共5座房子依序向上延伸,站在第一座房子的大门往里看,后一座房厅总是比前一座的高,但视野也慢慢缩小,到最后只能看到第五座房的一角。此建筑犹如一堂叠着一堂,故曰“五叠堂”,据说这是取五福临门、步步高升之意。

        第一座门厅额上悬挂着“五叠堂酒店”,门两旁是一幅对联:“千里有缘千祈无误千年宴; 五洲无偶五福常临五叠堂”。

       第二进房厅也悬挂一幅对联,上联是“扬美扬名扬士气”   ,下联是“惠邻惠里惠宾朋”。横批是“咸蒙履泰”。

      五叠堂的主人杜老爷以销售豆豉为生,他家产的豆豉又黑又香,以买卖公道而闻名。生意做得很大,与龙州、百色、南宁、梧州、广州,乃至南洋都有贸易往来。为方便营销,五叠堂被充分利用。每一进都有其特有的功能。

       第三进房厅悬挂着“甲第荣恩”的牌匾。

      第四进房厅悬挂一牌匾,但上面的字迹已经无法分辨。

       第五进为西洋式二层阁楼,供未出阁的小姐居住。第五进庭院很宽阔,两层楼房,楠木的扶梯。可以看出杜老爷对自己的女儿很是疼爱。

      金马码头是扬美8座古码头之一,现在已经开辟为游客观光、餐饮的旅游码头。该古码头与金马街相通,历史上曾是商船停靠的重要地点,当时繁华一世。

       金马街左侧便是临江街古闸门。它位于临江街的尽头,依着左江岸边台地的走势而建。古闸门是方柱圆拱的设计,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扬美村的历史见证,也是当地防御系统的一部分,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防止外来侵略和盗贼的侵入。

‌       临江街是一条建于道光十年(公元1834年)的街道,街道长约300米,宽3.5米,均用从太平府崇善县(今崇左市)水路运来的青石板铺成。因其完整的保存了清代街道古建筑而被称为清代一条街。‌

        临江街也是扬美古镇的两个核心区域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还因其完整的古建筑和独特的商业形式而闻名。

‌       扬美举人屋位于临江街13号,建于清代。举人屋的屋主是杜元春,他是杜家的第15代子孙,于道光八年(1829年)在桂林参加会试并考中举人。朝廷授予他“举人”牌匾,这座建筑也因此得名。

       杜元春的父亲名叫杜绍龄,从小聪明好学,然而幼年时却因战乱颠沛流离,被迫中断了学业。当战乱平息之后,杜绍龄已经家徒四壁,被迫放下熟读的经书,去学做生意补贴家用。但是,杜绍龄闲暇之余依然手不释卷,同时广交文人雅士,且喜欢吟诗作对、舞文弄墨。杜绍龄生有四女一男,儿子即举人杜元春。虽然是独子,但对其督责甚严。杜元春所作诗文,杜绍龄每篇必先阅读。后来儿子高中举人,其父教导可谓功不可没。

       举人屋的建筑风格精美讲究,使用糯米水调和的泥抹墙,砖缝用糯米水调和的泥填缝,历经百年依然光滑平整。室内地面采用传统的“三合土”工艺,坚硬异常,即使在潮湿天气也不返潮‌。

‌       扬美明代民居位于临江街20号。‌民居建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院落式建筑;是曾经在南方非常典型的“七柱屋”的形式。

       明代民居的特点是青砖黑瓦、砖木结构,体现了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民居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古代居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明代民居的主人是杜国宏。

       清代民居位于临江街23号,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清代民居。这座民居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杜家庆是扬美古镇一位著名的清代民居主人。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黄氏庄园”位于共和街90号。建于清乾隆年间,黄氏庄园是一位黄姓商人经商发迹后所建,庄园共有三个门,大门朝南,二门、侧门正好与里面的东西向厢房客厅相望,门当户对。幽深的宅院,雕花的飞檐,无不诉说着平淡和安宁。

       班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9年),它的墙体使用青砖夹泥砖建造,俗称“铁包金”。现有的木闸门是当时的防盗装置,与班屋整体保存至今‌。

       班屋的先人是班锦芹,他早年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曾担任孙中山的随从侍卫。班屋不仅是家族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扬美古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三界庙位于“龙潭夕影”的右侧山坡上,靠山临江而建,建于明代,坐东朝西,庙前是一个用光滑的青石板铺成的广场,广场一直通往江岸崖边。庙内供祭三界圣神。扬美籍清代举人杜元春就在此处留下了“三面皆山霞飞孟志,界空一色夕影龙潭”的诗句。

      广场临江处有个四角亭,亭的额头有“龙潭夕影”的大字。

      “龙潭汐影”为扬美八大景点之一,左江水在扬美河段较弯处形成的一个河湾。河湾旁有一大棵蓉树分两大叉,平行向前伸延,下面顶着一石柱子,仿若两条龙在飞舞,大的龙皇,小的叫龙妃,故称龙潭。站在龙潭边举目远眺,扬美湾美丽的风光尽收眼底。每当夕阳西下,水面波光粼粼,绿水映着翠竹,满眼苍翠,让人流连忘返。

       龙潭一侧就是古商埠码头。扬美兴盛时有8座码头,“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成为重要的商埠,是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

      清代禁碑是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为了规范市场行为,由乡民公议订出的6条禁约,并刻在石碑上,称为《扬美街通乡士庶设立禁约永远碑记》。‌ 

       碑文内容包括屠宰、地租、客商歇宿、铺面、摆卖等行为规范,显示出在“重农抑商”的清朝,扬美镇商业依然繁荣,扬美人自古就有发扬诚信、公平、文明的经商理念‌。

       孔庙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孔庙前身为北帝庙,扬美古镇大部分居民的祖先来自山东,北宋时随狄青平蛮南下迁居于此,故扬美人世代尊孔。它反映了古镇居民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古镇人口不多,但在仅明清两代就出了6个进士、4个举人、30多个贡生,后辈当中也不乏博士、学者与名流。    

      观音堂位于孔庙的左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观音堂又名大石庵、妇负石、观音塘,是扬美古镇内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存,该寺庙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背景。

       状元坊建于道光10年(公元1830年),位于古镇状元桥东。‌ 先辈元杨公是当地最有名的酿酒师和酱菜加工师,加工的酸梅酒、木瓜丁、香辣豆豉酱等20多种土特产品,远销越南和广东等地。业内评比名列第一,官府授匾“状元坊”‌。

      魁星楼位于扬美小学院内,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并在道光年间重建。‌这座楼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建筑,具有小青瓦屋面和砖木结构,整体呈方形,前廊设计形成前低后高的错落有致的外观,展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魁星楼共有三层,一楼供奉关帝神像;二楼供奉文昌帝君;三楼则供奉魁星。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文昌阁”。‌

        魁星楼不仅是扬美古镇的文化象征,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它体现了当地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科举成功的渴望。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同盟会领导人之一黄兴曾在此接头部署镇南关起义及桂南各地的革命武装斗争。    

阅读 2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