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粒米

创建于10-10
阅读 519

缘起

一天午饭的时间,看到孩子们吃完饭的碗中还残留了一些剩菜剩饭,没有吃干净,看着让人很是心疼。于是决定和小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大家熟悉的米的点点滴滴。

 教师小结

‍ “米”作为我们生活中每天不可缺少的食物,对于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许多小朋友并不知道我们所吃的饭究竟从哪里来?又有哪些用途呢?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开启了一段孩子们和米的探索之旅!

课程目标

1、知道大米是通过种植水稻得来的,并了解各种各样的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乐意分享自制美食,体验劳动和收获的乐趣。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

‍3、萌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自觉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4、学习使用简单的烹饪工具,用米制作饭团,寿司等!

课程网络图

课程网络图

课程实施

认识·米

问卷调查表

‍小小一粒米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它的秘密可真不少。在老师和孩子们的讨论下,我们共同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包含了三个板块:米的种类有哪些?米的形状是?米可以做的食物有哪些?

社会:寻米

‍动手操作和实践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解决问题方式,为了开展这个活动,小朋友在家里,超市等地方开启了找“米”的行动,他们寻找“米的家族”中的不同成员及用米制作的食物。为孩子们的探米之旅积累了前期经验

科学:《认识水稻》

‍      通过讲解和观看绘本《大米是怎么来的》,孩子们了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了解了大米的由来。水稻的生长过程非常快,三到四个月就能从发芽,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在种水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新,使其松软。再将秧苗插进稻田,秧苗成长的时候需要照顾,拔除杂草,有时候也需要农药来除掉害虫!

科学:《认识水稻》

‍孩子们通过看,摸,闻等方式去认识水稻的形状,硬度,闻一闻水稻散发出来的味道等初步了解水稻!

认识袁隆平爷爷

‍通过集体活动给孩子们讲到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萌发孩子们对袁隆平爷爷的敬佩之情。孩子们知道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毕生的梦想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饱饭,远离饥饿。他用一生耕耘造福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结成稻穗造福人类。

社会.认识各种各样的米

‍黑米,红米,大米,糯米……小朋友通过实物认识不同的米,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米。这样的活动能使幼儿感知不同种类米的颜色和特点。增加他们对米的种类和特点的认识!

社会.认识各种各样的米

教师思考

‍在《遇见一粒“米”》课程实施的第一部分,我们遵循《3-6 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提倡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初识米”的活动,我们鼓励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调查表,寻找并了解米的多样性。这样的互动不仅增加了家庭亲子关系,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前期经验。《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应当基于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因此我们设计了寻米之旅等活动,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探索。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米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探秘.米

技能•打稻,剥谷

‍      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溯本求源,还原小时候农民伯伯在田间打谷子,‍这节课上,孩子们认识真实的稻穗。亲身体验古法打谷,并开展剥谷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除去谷子的外衣。

‍      有的用剪刀刮去壳皮,有的用石头锤掉壳皮,有的用手剥,还有的用牙齿咬开壳皮。看着小小的米粒从谷壳中剥离出来,孩子们充满了成就感。

打谷

00:27

科学•大米的结构

‍大米的结构分为谷皮,糊粉层,谷胚,胚乳。我们熟悉的大米,其实是里面的胚乳。糠层占绝大部分,胚芽位于腹部下端,稻谷除去稻壳后即为糙米。糙米碾去皮层和胚即为大米!

‍小朋友们听完杨老师的讲解后认真的研究起了手中大米的结构。

健康:《大米的营养》

‍    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了解大米里面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 B、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其中碳水化合物是大米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它占据了我们每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此外,大米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也为人类提供了所需要的营养!

‍   

语言:米的作用

‍通过询问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父母帮助上网查询等多种方式,孩子们发现米的用处不少。米不仅可以用来吃,在生活中米也是我们的好帮手。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回答。

科学•大米的储存方式

‍  大米生虫了一般能吃,通过晾晒,清洗的方式除去虫子。但是大米出现异味,霉变结块则不能食用,可能引起急性肠胃炎或食物中毒。

‍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米有六种储存方法。分别是花椒防虫保存法,草木灰吸湿保存法,蒜瓣防虫法,白酒灭虫杀菌法和无氧保存法。我们可以用新学的方式保存大米!

科学•米变米饭

‍现在的孩子知道米,知道米饭,但是并不知道米变成米饭的过程。这次的班本课程以米为主题,刚好有了这个契机,于是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研究探索了米变米饭的过程

‍煮饭原理:大米变成米饭是一种糊化反应,大米由淀粉组成,温度让淀粉结构崩溃,让水分子拥有充分与淀粉结合的契机。米粒就膨胀,变得饱满!

温馨小贴士

‍大米怎么煮好吃?

‍1、 水量的选择:米和水的比例为 1:1.2 为最佳

‍2、淘米一定要用冷水:淘米用静态冷水,不要用热水和流水淘洗,不要用力搓,淘洗两遍即可,以免营养成分流失。

‍3、煮饭时加上这两样东西更香:①放少许的白醋可以提升米饭的口感,让米饭更松软易存放。②放浅色植物油可以增加大米光泽度。

科学小实验•会跳舞的米

‍实验准备:一小份米,柠檬酸,小苏打,一个空杯,一杯水

‍实验过程:1、取适量小苏打放入杯中,2、取适量柠檬酸放入杯中,3、放少量的米在杯中,4、放入水。静待几秒钟后就会发现杯子中的米在上下“跳舞”。

‍实验原理:因为小苏打中含有碳酸氢钠,柠檬酸里含有醋酸,碳酸氢钠和醋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使杯中的米跳起舞来!

‍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制作实验后,一个个兴致高昂,个个跃跃欲试!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给予幼儿思考和摸索的时间以及充足的材料!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引导和鼓励小朋友积极参与实验,获得发现!

01:28

语言:绘本《一粒米的奇幻旅程》

‍故事讲述了一粒米从最初的一粒种子,历经 3000 多个小时的生长,期间通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由一粒种子变成稻谷,再经过筛选变成大米,最后变成米饭到我们面前的故事!

‍通过《一粒米的奇幻旅程》,小朋友们意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历经漫长的生长,接受季节的洗礼,历经了千辛万苦和检验方才到达我们的口中。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吃饭时碗里的粮食一粒都不能剩哦!争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宝宝。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在探究中获得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大多数孩子都见过水稻,但他们对水稻的生长过程并不了解。我们还是要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孩子去深入探究。根据我班孩子现有的水平,我们第一阶段从发现大米的秘密,到学习大米的结构,再到绘本《一粒米的奇幻旅程》,用绘本故事直观反应出米从种植到变成大米的一个过程。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知道农民伯伯如何种植这一过程。同时初步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品味•米

技能•美味的饭团

‍通过学习米变米饭的学习,我们把米饭制作成了美味可口的各种各样的饭团。小朋友化身小小厨师,个个大显身手!一起来看看吧!

‍制作方法:

‍1、戴上一次性手套

‍2、把一只手弯成小碗状,舀一些混合好的米饭倒在手中。

‍3、另外一只小手也弯成小碗状,两只手互相按压,把饭团压紧。

‍4、慢慢按压,调整饭团,把不圆的地方都捏成圆的。

‍本次课的意义在于通过亲自动手实践,锻炼幼儿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艺术•儿歌《一粒米》

‍    人人都有一副歌喉,每个孩子都喜欢歌唱。唱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受能力最有效的方式。通过《一粒米》儿歌表演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倡导小朋友要节约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    这节课小朋友学的非常认真,也非常开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米的种植,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技能。并且也在歌曲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又能够调动他们的兴趣积极性!

00:51

社会•制定进餐规则

‍     活动中根据本班幼儿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找出具体的吃饭的不良细节。如挑食,吃饭讲小话,进餐动作粗鲁,进餐讲话等等。

‍     小朋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根据平时自己在就餐环节中的表现制定了下面的进餐规则:

‍   饭前洗手,安静进餐,不挑食不剩饭,餐具放在指定位置,饭后漱口

‍      

00:27

社会•光盘行动

‍我们都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得来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呢?通过观看PPT,小朋友们讨论的方式,大家一起用行动来表示,那就是光盘行动。

社会•世界粮食日

‍在10月16日这天,恰逢世界粮食日。我们以“米”这种粮食为主题的班本课程刚好呼应这一节日,于是开展了这堂社会课,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粮食,吃饭的时候双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随意丢弃!不能浪费粮食!知道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

01:03

艺术•手指律动《听我说》

‍选择《听我说》这个手指律动,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孩子们对“粒粒皆辛苦”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袁隆平爷爷!而且手指律动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注意的分配和均衡能力。

01:11

健康•均衡饮食最健康

‍  在每次就餐时,我们会发现部分小朋友喜欢挑食。“老师,我不要这个菜”“老师,我不要吃那个菜”……刚好就着这次班本课程的开展,我们延伸了《均衡饮食最健康》这一节健康课!让幼儿了解到我们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各种食物都要吃,要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这样身体才会长得结实又健康!

教师小结:

‍《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最有效的学习经验是直接经验,也就是要把知识还原成行为,回归到行动中,回归到过程中。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我们倡导幼儿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带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

趣玩•米

艺术•大米创意画

‍我们用大米制作了漂亮的蒲公英,当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范画时,小朋友们都惊呼“哇,好漂亮”,讲解完后小朋友们个个都跃跃欲试。 

01:29

艺术•五彩的米

‍在制作完蒲公英后,小朋友们意犹未尽,于是我在孩子们热情高涨时乘胜追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色素,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染一染五彩的米。

‍材料准备:分装好的大米,食用醋,色素

‍制作方法:将色素滴在大米上,然后用滴管滴上几滴食用醋,最后把袋子封好后使劲的揉搓。食用醋是为了让大米更好的上色。

‍讲解完后,孩子们亲手制作了五彩的米。制作完了五彩的米后,等晾干完成后,我们制作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01:29

体能•插秧

‍   在了解完水稻的生长过程后我们知道了水稻不是直接播种到水稻田里就可以了,首先要经过育苗,然后进行移植插秧,后面经过管理,最后一些列辛苦劳作后经过筛选才成为大米到我们面前,今天我们来体验一把农民伯伯插秧的过程!

‍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农民伯伯插秧的辛苦,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其次,锻炼孩子们全身的协调能力。提高手,眼,脑在运动中协调性和敏捷性!

00:58

科学小实验•米中取球

‍    被大米困住的乒乓球,如何能够逃脱困境。

‍实验原理:

‍    乒乓球是空心的,密度比米小,因此摇晃乒乓球的时候,质量重的大米就会往下面跑。于是就把最下方的乒乓球顶到了最上方。

‍    在做完乒乓球的实验后,我们进行了拓展实验。在教室里找到了鱼形状的雪花片,手电筒,瓶子,石头!把它们和乒乓球一起放在米中进行摇晃,发现质量最轻的鸡蛋最先起来,其次是雪花片,最后是手电筒,石头最终都没有出来。因此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密度越小,质量越轻,受力面越大更容易漂浮!

‍    

体能•蚂蚁搬粮食

‍《指南》中指出:4~5 岁的幼儿处于学前儿童的中期,此阶段的幼儿在身体发育过程中,一方面精力充沛,身体开始变得结实,体力较佳。此阶段的幼儿活动需要和模仿欲望日益增强,通过增加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时间使他们熟练基本动作,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这节户外运动《蚂蚁运粮》,孩子通过跳,跑,手、膝盖着地爬等精细动作来完成各项关卡,,有效的锻炼孩子们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特别高的兴致!个个玩得意犹未尽。

教师小结:

‍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总结

‍   在课程的开展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的表现中是积极的,愉快的。教师能及时的发现幼儿的兴趣,并顺应他们兴趣的发展,展开一系列活动,幼儿产生的问题,教师给予极大的支持,使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新的经验。整个活动处于动态之中,幼儿在活动中脱离了依赖,学习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并付出行动。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幼儿是好动的,幼儿的思维也是好奇的,给他们创造探索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由,积极的去发现,去实践,获得终身难忘的学习经验。

‍   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创设具有特色的课题。有明确的思考方向,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明确每一个板块的教育价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究,前进……

阅读 5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