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之行 始于足下——广阳镇赵庄小学数学趣味社团认识千米实践活动

三分淑女样
创建于2024-10-09
阅读 13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进新课标,探寻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广阳镇赵庄小学数学趣味社团组织3-5年级对实践性作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学生来说,“千米”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像之前学的长度单位那样可以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用手比划,能直观感知。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千米”这一长度单位,我们数学趣味社团开展了“千米”之行,始于足下的数学实践活动。

       首先,姚老师向学生们发问:“1米、10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让学生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来说一说他所认知的1米、10米、1千米。

       接下来,由姚老师和陈老师一起带领学生从学校门口出发,沿着乡村小路开起了今天探索之路。

       刚出校门大约10米、50米、100米、200米、500米……的地方,姚老师带领大家分别停下来,先让孩子们猜一猜现在走多远了?还要走多远才够1千米?走到哪里是1千米?……等系列问题。

       就这样边猜一猜、边证实一下……我们一路走到了“岗上”。原来一千米在这里,赶紧在记录单上记录我们的步数和时间,还有我们的感受。虽然有点累,有点远,但是我现在知道1千米,有多长了。

       回到学校,我们交流了对千米的认识,还分享了今天活动的感受,原来以为1千米很短,走了才发现,1千米原来那么长。

       千米这样大的单位,学生无法像厘米或米这样直观感受。因此在认识千米之前,学生需要借助50米,100米的距离进行推算,形成对1千米的感觉,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对几千米、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的概念。    

      本次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有序设计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量出1米,走10米、100米……不仅请学生记录自己的时间,还数了步数。以此来帮助学生通过这样的经验推算出1千米的感觉,从时间、步数、空间的角度感受一千米,丰富推算的维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当数学与孩子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并帮助学生感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与“1千米合影”

撰稿:陈建宝

审核:姚旭

阅读 13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