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游考促学—探索低段语文模块化教学新路径”

——记名口镇优质公开课选拔活动

飞柳
创建于2024-10-09
阅读 3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金秋十月,教研花开。踏着秋天的韵律,迈着轻快的脚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和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模块游考”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示优秀教学成果,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名口中心小学将于10月9日举办“模块游考”背景下低段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

       丁曼琪老师在教学《田家四季歌》时,善于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情境理解,通过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活动资源等,引导学生了解农活,创设农村研学情境,了解插秧及其辛苦,体验丰收的喜悦。丁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真实可感的情境,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搭建了桥梁。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是非常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及情感的感悟,值得学习。

       刘慧芬老师的《拍手歌》,课堂流程行云流水般,课堂节奏松紧有度,教学内容落点准确,师生互动投入,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且有收获:

         一富有梯度、流畅的课堂

        整节课由“情境导入、初读识字、快乐读文、书写生字”四个环节构成,以“认识动物名称 、会读句子、课文读出节奏 、会写2个字”4个闯关小任务驱动,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很好地完成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既符合知识建构规律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二情境激趣,在体验中快乐学习

      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老师调动多种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时时处于富于激情的学习情境中,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包敏老师教学的《树之歌》是二年级识字单元中的一篇儿歌,重点在于认识树木的过程中能会认“梧”等15个汉字,会写“桐”等10个汉字。单纯的教学汉字是很枯燥的,但是包老师在课上利用树木图片等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过程中利用生字里大部分都是木字旁结构的字进行形声字的教学,后期利用树木的特点如“梧桐树叶像手掌”引出比喻句的教学,达到会认会写会运用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在图文对应中理解儿歌,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能力。

       活动最后,经评委们评选,最终确定由流芳小学刘慧芬老师代表全镇参加市里模块游考优质课活动。

      秋之美,在于成熟, 在于收获 。教之美,在于钻研,在于成就。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互相学习亮点、优点 ,找自身的不足,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

编辑:许柳平

一审:胡斌

二审:王华栋

三审:洪恭立

阅读 3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